ID: 22935485

21杨氏之子 课件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82846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杨氏,之子,课件
  • cover
(课件网) 21 杨氏之子 统编 五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 认识生字“诣、禽”,会写“梁、诣”等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背诵课文。 3.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第 1 课 时 作品介绍 《世说新语》 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此书不仅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精练含蓄,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 刘义庆(403—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集《幽明录》。 人物介绍 诣门 家禽 yì qín 字词学习 梁 诣 禽 聪 为 _____ 为何 _____ 为难 wéi wèi 应 _____答应 _____应该 yìng yīng 你既然感到为(wéi)难,为(wèi)何不直接拒绝他的请求? 我们应(yīng)该努力应(yìng)对挑战。 梁(房梁) 粱(高粱) 诣(造诣) 指(指挥) 禽(禽兽) 离(离别) 品读课文 杨氏之子 杨家 的 题意:姓杨人家的儿子。 儿子 ◎大声朗读课文,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尝试弄懂课文的大概意思,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按照停顿,练习朗读课文。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父亲,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叫这个孩子出来。(孩子)为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结合课文注释和平时掌握的文言词语,尝试弄懂课文的大概意思。 第 2 课 时 ◎齐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 品读课文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自由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译文: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聪:聪明。 惠:通假字,同“慧”,智慧。 甚:非常。 总起全文。点明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拜访 就,于是 他的,指杨氏子的 译文:(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父亲,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叫这个孩子出来。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这句话中你读明白了什么?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君平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君平与孩子很熟。 为设果,果有杨梅。 表示行为的对象,替。 谁为谁设果? 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从中可以看出杨氏子待客热情,很有礼貌。 译文:孩子为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给……看 这,这里指杨梅 马上回答 没有听说 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中的“家禽”是什么意思? 您家的鸟。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家”指的是孔君平家,“禽”指的是鸟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