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高德 秘密★启用前 6.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大臣赵普对宋太粗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为“制其钱谷”,宋太祖在地方上设置了 A.知州 B.转运使 C.通判 D.三司 历史模拟试题(二) 7.1998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千禧航海家,其中“郑和”的入选理由是:“从未公开 表达过对殖民主义的期望,…他带来了海上丝绸之路最为繁盛的时代,他留下的《郑和 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航海图》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最直观的呈现”。材料说明郑和下西洋 A.开拓了海外殖民地 B.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注意事项: C.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D.增进了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 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8.归纳主题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中所列史料体现的主题是 2.回答选操题时,选出每小题答紫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聚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聚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黑色签字笔将 相关评价 著作 答聚写在答题卡。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郭沫若:“是一颗球浆的明珠,一颗流芳百世的明珠” 《三国演义》 3.考诚结束后,将本武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毛泽东:“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瑰宝” 《水浒传》 季美林:“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充满奇幻与智慧” 《西游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鲁迅:“中国古代小说的藏峰之作” 《红楼梦》 1,历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全面梳理了自上古时代到二十世纪三十年 A.秦汉科技 B.魏晋文化 代的中国历史,被誉为“中国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若用于研读历史, C.隋唐艺术 D.明清小说 该书属于 9。右图为维新运动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所宣传的 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核心思想是 C.图像史料 D.口述史料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2,朱绍候等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写道:“由于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益,…贵族们把仇恨集中在商鞅个人身上,…商鞅被‘车裂’而死。 10.1900年底,列强向清政府提出正式“议和”条件。葱禧太后 但是,商鞅虽死。‘秦法未败'。”下列选项可以佐证“秦法未败”的是 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 A.变法没有得到旧贵族的支持 B。变法后各国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材料充分体现了 C.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D。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B.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3.在这条延续了千年的商道上,各国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形成了“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 C.清政府捍卫了民族利益 D,列强与清政府关系的友好 互鉴、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这一“精神”源于 11.1906年4月《民报》第三号号外刊载:“《民报》主共和:…《民报》望国民以民权立 A.丝绸之路开通 B.西域都护设立 宪:…《民报》以政府恶劣,故望国民之革命”。这些主张的实现是通过 C.班超经营西域 D.江南地区开发 A.金田起义 B。洋务运动 4.小明的笔记中记录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丕建魏”等内容。据此判断,他在学习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A.春秋争霸 B.百家争鸣 C.三国鼎立 D.安史之乱 12.1919年5月,《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呼吁:“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 5。下列图示体现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 ”处应该填写 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 世官制:贵族世袭 察举封:地方推荐 九品中正划:看重门第 ?:考试选官 杀载而不可以低头!”该宣言旨在鼓舞民众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