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7006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05-1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19558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国际,秩序,形成
  • cover
(课件网) 通过对20世纪前半期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全球的视角,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并能够从战争与和平、战争与革命的高度,理解20世纪前半期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单元教育目的 单元课标要求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战后国际秩序 ●十月革命的原因与意义,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世界历史意义 单元重点内容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单元素养目标 一战与二战的简要过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的影响;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表现 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的内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差异 运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认识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辩证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和平意识;认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亚非拉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精神;通过中外对比,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目录 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2 十月革命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 3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世界现代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1世纪)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主义、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雅尔塔体系、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 ●重难点:二战发生的背景;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本课重难点 本课核心概念 目 录 一、风雨欲来·二战前夜:二战爆发背景 二、腥风血雨·硝烟弥漫:二战的进程 三、风雨暂歇·秩序重建:二战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含义、概况、特点 框架脉络 法西斯主义与 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 法西斯主义 亚欧策源地形成 亚洲战争策源地(日本) 欧洲战争策源地(德国、意大利) 原因 进程 影响 根本原因、历史原因、直接原因、其他原因 局部战争、全面爆发、全球战争、大战结束 人类社会、国际格局、政治运动、科技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含义 内容 评价 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 欧亚版图、法西斯问题、殖民地问题、战后秩序问题 辩证评价 联合国 时间、性质、宗旨、原则 时空坐标 1919年 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主义政党 法西斯主义兴起 法西斯专政建立、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 1920年 纳粹党建立 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 1922年 九一八事变 1921年 1931年 1936年 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9年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3年 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1937年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七七事变 二战爆发 由局部战争发展为全球战争 1939年 1938年 1941年 慕尼黑协定 战后国际新秩序建立 国际格局变化 二战全面爆发 德国入侵苏联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2年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5年 雅尔塔会议召开 二战结束 联合国成立 ●一个阴谋: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 ●一个体系:雅尔塔体系 ●一个组织:联合国 ●两个战争策源地:亚洲、欧洲战争策源地 ●两个集团:轴心国集团 反法西斯同盟国 ●三个法西斯国家:意大利、德国、日本 ●三次登陆:北非登陆、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 ●三次突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