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当身陷诉讼活动之中时,总会遇到委托代理人、辩护人,庭审中要不要申请回避,没钱打官司怎么办等问题。 说一说:关于诉讼权利你了解多少? 新课导入 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10.1 正确行使诉讼权利 自 学 指 导 ★当事人享有哪3种诉讼权利? 上诉的时效是多久? 法律援助的必要性、含义和内容? ★法律援助的申请(适应情形) ★法律援助的审查与办理 3分钟自主阅读课本P88-91,思考下列问题: 学习目标 课标摘录: 4.4 概述公民的诉讼权利,熟悉公民获得法律援助的渠道。 具体要求: 根据生活常见的案例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公民在诉讼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和法律援助制度的运用,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任务: 小组合作、分享 赵某有没有申请回避的权利?为什么法院驳回赵某申请回避的权利?如何认识回避制度? 情境1 孙某与赵某发生借贷纠纷,赵某起诉至人民法院要求孙某偿还借款。在开庭准备阶段,赵某申请人民陪审员王某回避,理由是孙某是王某的学生,老师可能偏袒学生作出对其有利的判决。经调查,王某曾是某中学的教师,孙某是该中学的毕业生。但孙某进校时,王某已经退休,二人并不认识。于是人民法院作出决定,驳回赵某的申请。赵某不服,申请复议。人民法院经复议,维持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 提示 任务 赵某有没有申请回避的权利?为什么法院驳回赵某申请回避的权利?如何认识回避制度? 有。为了保障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的合法利益,诉讼法赋予当事人广泛的诉讼权利。 本案中因为王某与孙某之间不存在利害关系,也不存在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关系,因此赵某的回避申请并不符合诉讼法中规定的回避制度。 一、诉讼权利面面观 (1)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①回避制度含义 在诉讼中,当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具有法律规定不宜参加案件审理或有关诉讼活动的情形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其退出。 ②意义 有利于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增加裁判的正当性。 1.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在民事诉讼中,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上述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在刑事诉讼中,除上述情形外,如果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也应当依法回避。 相关链接:回避制度中的回避主体 注意:1.回避的主体是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不包括诉讼代理人、证人等。2.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时,应决定延期审理。 在某起案件中,原告了解到被告与主审法官王某是初中同学,于是申请王某回避。该法院决定让王某回避并重新任命一名主审法官。尊重当事人的回避权利( ) ①是保障行为人权利得到法律保护的基础 ②意在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增加裁判的正当性 ③是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有利于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 ④旨在解决当事人缺乏法律知识与技能或无暇参加诉讼的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针对性限时训练 任务: 小组合作、分享 (1)为什么被害方家属和犯罪嫌疑人洪某要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呢?(2)一审宣判后,洪某不服并提出上诉,他应该怎样行使才有效呢? 情境2 2022年1月28日“南京女大学生遇害案”在云南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开庭。犯罪嫌疑人洪某共有两名辩护律师,一名为其做无罪辩护,一名做罪轻辩护。被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