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025年中考一轮复习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1.立足史料实证,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史料实证) 2.立足时空观念,掌握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的史实及意义。探究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路线、结果和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3.立足家国情怀,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家国情怀) 课标解读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然而,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 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统治。毛泽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单元概述 世界 1924.1 国民党 一大 1926 北伐战争 1927.4 南京国民政府 1928.4 井冈山 会师 1934.10 长征 开始 1936.12 西安 事变 1924 列宁逝世斯大林 领导苏联 1933 罗斯福新政 德国法西斯 政权建立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6 苏联新宪法 日本建法西斯政权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中国 1928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9 经济大危机 国共十年内战(土地革命时期) 1931 苏维埃政府 1935.1 遵义 会议 1936.10 长征 结束 1927.8 南昌 起义 1924.5黄埔军 校建立 1927.9 秋收 起义 1922 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苏联建立 1937 七七事变 苏联两个五年计划 建军 创建根据地 战略转移,保存基干力量 生死攸关 (国民大革命时期) 中共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 1937 时空观念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黄埔军校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北伐战争 秋收起义 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 南昌起义 反动派叛变革命 培养人才 国民革命 国共合作 国共对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 红军长征 围剿 思维导图 考点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党 共产党 合作 图一: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林祥谦就义。 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图二:1920年底,军阀割据示意图 孙中山: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补充新鲜血液。 问题1:为什么国共要合作? 复习导入 第一次国共合作 时间 1924—1927年 标志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目标 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 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 国民革命军北伐 誓师大会 合作成果 合作结果 1.黄埔军校(1924年):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P71) 2.北伐战争:1926年7月开始。 (重要将领: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1.北伐取得重大胜利: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校长蒋介石 总理孙中山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的结果: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七一五革命政变” 2.蒋介石·1927.4·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9月,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实现了“宁汉合流”。 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1 1927.4.12 1927.4.18 1928年底 1926.7 1927.7.15 国民党一大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分共会议 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