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们对春天有着特殊的感情,你知道这是什么感情吗?不同时期、不同人物会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情感———热爱春天。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古人所作的两首赞春古诗。 课文导入 1 古诗二首 RJ 二年级下 生字认一认 黄莺 yīng fú 吹拂 堤坝 dī zuì 陶醉 歌咏 yǒng 化妆 zhuāng 丝绦 tāo sī 蚕丝 裁剪 cái 剪刀 jiǎn 生字写一写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吟诗 S 讠 8 左右 shī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T 立 12 上下 儿童 tóng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趁 机 chèn 走 12 半包围 C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B 石 14 上下 碧玉 bì B 石 14 上下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Z 丬 6 左右 化妆 zhuāng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L 纟 11 左右 绿灯 lǜ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S 一 5 上下 蚕丝 sī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J 刀 11 上下 剪刀 jiǎn 长 zhǎng cháng 长进 生长 成长 长短 长处 长江 造句: 这几年他一点儿长进也没有,还是喜欢谈论别人的长短。 多音字 zhuāng 妆 装 造句: 这个男特务穿上女装,化上浓妆, 化装成了一个女人。 同音字 易错提示: “妆”:修饰,打扮。“装”:打扮,用服饰使人改变原来的外貌。 浓妆 女装 裁(cái) 裁纸 栽(zāi) 栽花 造句: 我在屋里裁纸,哥哥和爸爸在院子里栽花。 形近字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读一读 译文: 早春二月,青草渐渐发芽,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轻拂堤岸,沉醉在如烟的春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后急忙跑回家,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课文解读 1.前两句诗主要写了什么? 前两句写的是春天所见之景。“草长莺飞”四个字,富有动感,涌动着春的脉搏。“拂”“醉”二字,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杨柳的娇姿、柔态和神韵。 2.后两句诗主要写了什么? 后两句写的是春天所见之人。 3.后两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儿童形象?映衬出春天怎样的特点? 儿童放学归来,趁着东风放飞风筝。刻画了孩童的天真烂漫。映衬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4.读完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乡村环境的优美和儿童生活的快乐。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读一读 译文: 好像用碧玉打扮起来的高高的柳树, 万千柳条像绿丝带一样低垂着。 不知道这细长的叶子是谁裁剪出来的, 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整体感知 诗题“咏柳”中的“咏”是什么意思?作者只是在赞美柳树吗? “咏”是用诗词等来叙述,本诗中是歌颂赞美的意思。柳树在春天发芽,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不只是在赞美柳树,还是在借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课文解读 1.诗的前两句主要写的什么? 前两句运用比喻、拟人的手 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使 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2.诗的后两句主要写的什么? 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 把春风比作剪刀,赋予巧妙 的想象,生动地刻画出春天 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主题归纳 《村居》描绘了江南二月明媚的“春景图”和儿童放学归来放风筝的“乐春图”,景人合一,相映成趣,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柳》通过对初春时分柳树的描写,表现出诗人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背诵课文。 教材习题 朗读指导: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背诵指导: 背诵前要理解、熟读古诗,这样才更容易背诵。 说一说: 可参考诗句翻译描述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读一读,填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