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9032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课件

日期:2025-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50266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 cover
(课件网) 怎 样 选 材 作 写 目 录 ◆活动一:激趣导入,认识材料 ◆活动二:分析课文,学会选材 ◆活动三:选材疑难,化解之策 ◆活动四:材界寻奇,妙选启航◆活动五:写作实践,学以致用 活动一 激趣导入,认识材料 激趣导入,认识材料 古代有个读书人,走了三百里路,去向大师请教作文的诀窍。这位大师看了他的文章,把他带到树林边,指着一个蜘蛛网说:你不要拜我为师,你拜它为师吧。那个书生对着蛛网呆看了三整天,忽然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从此作文大有长进,并且考场得意,中举成名。事后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大师在告诉我:天下找不到一个没有中心的蜘蛛网;蜘蛛织网是先有网的中心,再一圈一圈的围绕中心编织。” 直接材料的定义与特点 真实性 直接材料来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或直接观察,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能够准确反映事件的细节和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情感深度 细节丰富 由于直接材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紧密相关,作者在运用这些材料时能够更自然地表达情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直接材料通常包含丰富的细节描写,能够生动地再现场景和人物,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表现力。 1 2 3 激趣导入,认识材料 2 间接材料的定义与特点 广泛性 间接材料来源于书籍、报刊、影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内容广泛且多样,能够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03 02 01 知识性 间接材料往往包含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能够拓宽作者的视野,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使文章更具知识性和权威性。 艺术加工 间接材料虽然来源于他人或外部资料,但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和再创造,可以赋予材料新的生命和意义,使文章更具创意和独特性。 使用场景 直接材料更适合用于个人经历和情感表达的写作,而间接材料则更适合用于知识性、议论性和创作性的写作,两者的使用场景和目的有所区别。 来源不同 直接材料来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而间接材料则来源于外部资料和他人叙述,两者的来源和获取方式存在明显差异。 真实性差异 直接材料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而间接材料则需要经过作者的筛选和加工,其真实性和可信度相对较低。 情感表达 直接材料能够更自然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而间接材料则需要作者通过艺术手法来传递情感,两者的情感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的区别 活动二 分析课文,学会选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前半部分选取修改文章、恭送客人、真诚回信等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的美德;后半部分则从作文与做人两方面取材表现其严于律己的品质。 分析课文,学会选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围绕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美好品质,选择典型事件作为材料,很好地突出了中心。所以选材要围绕中心进行。 围绕中心选材 分析课文,学会选材 中心 材料 待人宽厚 律己严格 1、修改文章标点 2、修润课本的事 3、送客 4、复信 1、用语主张“写话” 2、文风上重视“简洁” 3、重视语言使用的规范 分析课文,学会选材 《阿长与〈山海经〉》 恰当安排详略 中心 材料 阿长不无愚昧、可笑之处,但她对“我”的无私关怀,让“我”永远感念。 ①阿长名字的由来(略) ⑤阿长讲“长毛”的故事(略) ④阿长正月初一早晨让“我”吃福橘(略) ③阿长睡觉摆“大”字(略) ②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略) ⑥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详) 活动三 选材疑难,化解之策 材料选择不当导致主题涣散 偏离中心 选材时未能紧扣文章主题,导致材料与中心思想脱节,文章显得松散无力。 缺乏关联性 选择的材料之间缺乏逻辑联系,无法形成统一的整体。 主题模糊 材料过于宽泛或抽象,无法明确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信息过载 为了全面表达主题,选择过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