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9718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上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1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3488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答案,练习题,同步,上册,必修,历史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上册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A组必备基础巩固 题组1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御门听政是康熙帝接见朝臣、处理日常政务的主要方式。康熙帝在位期间,始终不渝地恪守时间、坚持御门听政,十分勤谨;御门听政时反对空话、套话,提倡臣下封驳和进谏。康熙帝坚持御门听政旨在(  ) A.强化君主集权 B.清除权臣势力 C.革新政治制度 D.打造盛世局面 2.(2024江苏徐州期末)康熙帝指定少数亲信官员将地方舆情、粮食收成、自然灾害、粮价之类信息亲自缮就奏折,单独呈送皇帝,地方大员、中央官员不得与闻。康熙帝此举(  ) 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B.推动了农业的稳步发展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可能性 D.保障了地方物价的稳定 3.清朝奏折一般为叙事文体,要求文字简练通顺,语义表述清楚,最忌出现“事理不明,句读不清,头绪冗杂,拖沓烦琐”。这一规定(  ) A.强化了对官僚的控制 B.提高了政务保密性 C.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旨在提升行政效率 4.明朝内阁权力不断扩大,但大学士的品秩不予提格;清朝内阁权力日益被削弱,而品秩不断升格。这些现象反映出明清时期(  ) A.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B.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 C.满洲贵族垄断权力 D.中枢机构权力的下移 题组2 疆域的奠定 5.清朝大臣施琅劝告康熙皇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台湾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于是,康熙皇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上述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  ) A.发展海外贸易 B.巩固东南海防 C.实行闭关政策 D.强化君主权力 6.“前后藏所出租赋,悉归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收用。至商上(指西藏地方政府)一切出纳,应统归驻藏大臣稽查、总核,以杜商卓特巴(指西藏地方官员)等侵渔之弊。”根据材料可知驻藏大臣(  ) A.与达赖和班禅地位平等 B.监督西藏财政赋税使用 C.掌管西藏地方涉外事务 D.拥有支配西藏税收权力 7.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清朝开拓、巩固疆域的具体成就”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金瓶掣签制度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B.《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边界 C.实行土司制度管理西南各民族 D.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台湾设省 8.清朝中期,政府通过将军直辖、设置盟旗、派驻大臣等方式稳定了边疆局势,同时在中央设置理藩院专门处理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这些做法体现出(  ) A.行省制度弊端显露 B.国家治理因地制宜 C.地方财政面临困境 D.专制集权高度强化 题组3 统治危机的初显 9.下表为清朝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时间 人口数 量(亿) 耕地(万 公顷) 人均耕地 面积(亩) 1753年(乾隆十八年) 1.84 约4 902 4.00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 2.86 约5 071 2.66 1812年(嘉庆十七年) 3.34 约5 260 2.36 1851年(咸丰元年) 4.32 约5 042 1.75 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 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C.农业技术改进提高了粮食产量 D.人口急剧增长使人地矛盾日益显露 10.美国的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清政府(  ) A.顺势而为,与时俱进 B.对外开放,积极交流 C.主权完整,海关自主 D.学习西方,变法通商 B组关键能力提升 11.据《康熙起居注》记载,1718年,年过六旬的清朝康熙帝在谈话中抱怨说:“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当时君臣关系发生突变 B.国家疆域扩大事务繁多 C.皇帝大权独揽政务繁忙 D.官僚队伍政治素养低下 12.清代雍正时期,所有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