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9729

第18课 辛亥革命--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上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1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3314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8课,辛亥革命,--2025,人教,历史,必修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上册 第18课 辛亥革命 A组必备基础巩固 题组1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塞缪尔·亨廷顿认为:“19世纪的君主实行现代化是为了阻挡帝国主义,20世纪的君主实行现代化是为了阻挡革命。”中国近代史上,与该说法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 二次革命 B.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C.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2.历史学家陈旭麓说:“近代以前的爱国与忠君分不开,近代的爱国则与叛君的民权思想相联系。”下列能证明后者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3.“它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它主张民族主义,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号召;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它主张民生主义,但缺乏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内容”。正式以“它”作为纲领的政治力量是(  ) A.维新派 B.立宪派    C.兴中会 D.中国同盟会 4.据专家统计,1900—1911年的十余年间,中国各地先后发生民变1 000多起,如下图。这些斗争反映了(  ) A.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B.三民主义深入人心 C.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D.同盟会的领导作用 题组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5.《清史稿》载:“鄂变猝起,瑞澂遽弃城走,当国优柔,不能明正以法。各省督抚遂先后皆不顾,走者走,变者变,大势乃不可问矣。”此材料说明(  ) A.外患重重,大势已去 B.湖北独立,共和始建 C.民众觉醒,危及统治 D.地方离析,加速清亡 6.下面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 10月12日,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 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 26日,课毕后阅报纸,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 A.辛亥革命的原因 B.辛亥革命的发展 C.南昌起义的胜利 D.西安事变的发生 7.(2024安徽安庆期末)孙中山曾致电袁世凯强调中华民国首都设在南京,并派出专使团队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但后来随着形势变化,孙中山放弃了这一主张。这一变化源于(  ) A.帝国主义列强干涉中国革命  B.革命阵营内部缺乏团结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充分  D.袁世凯军事力量的强大 8.下面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复制了美国政治体制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D.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题组3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9.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表明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到袁世凯手中。但辛亥革命却被认为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其主要依据是(  ) A.推翻封建制度 B.推翻君主专制 C.实现国家富强 D.实现民族独立 10.1919年,《湘江评论》上的一篇文章写道:“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这段言论意在说明(  ) A.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B.三民主义具有空想性 C.近代民众启蒙严重滞后 D.建立统一战线的迫切性 B组关键能力提升 11.下面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 A.中国社会适合君主立宪制 B.清末立宪不改变专制之根本 C.清朝主动顺应近代化潮流 D.辛亥革命未能推翻君主专制 12.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这中国,那一点,还有我份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俺同胞,除非是,死中求活,再无有,好妙计,堪做主张……那怕他,枪如林,炮如雨下;那怕他,将又广,兵又精强。”这反映了作者主张(  ) A.暴力革命 B.实业救国   C.维新改良 D.思想启蒙 13.毛泽东说:“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辛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