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9991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0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1015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内蒙古,赤峰市,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
  • cover
历 史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隋朝初年,户数增加400多万,人口增加了1600多万。垦田面积不断扩大,仓库丰盈,“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隋朝的统一与社会稳定 B.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C.盛世局面的形成与促进 D.隋朝民族关系和谐 2.“这一制度产生后,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联系起来,成为以后士人仕进的必由之路。从此,选拔官吏之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政府,从制度方面限制了世家大族把持政治大权,为庶族地主参与政权开辟了道路。材料做好的“这一制度”是指( ) A. 世袭制 B. 科举制 C.郡县制 D. 九品中正制 3.下列图片反映了唐朝( ) A.农业技术的进步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垦田面积的扩大 D.粮食产量的增加 4.昭陵刻有唐太宗在建唐过程中所骑六匹骏马的雕像,均雄劲有力。出土的唐三彩中,连牵马的昆仑奴都昂首向天,没有一丝卑怯的神情。这说明唐朝的社会风气( ) A.兼容并包,崇文抑武 B.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C.尚武轻文,民族交融 D.男女平等,思想开放 5.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 。材料反映了( ) A.黄巢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藩镇割据形成于唐朝灭亡后 C.五代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D.五代十国时期各地战乱不已 6.考古发现,某座唐墓中出土了许多产自大食、波斯、东罗马帝国的金币以及唐朝的开元通宝。这些文物反映出( ) A.人们喜欢收集钱币 B.随葬文物品种多样 C.中外铸币技术高超 D. 中外经贸交流频繁 7.《新修本草》由朝廷下令编修,派遣医官至各地采集药物标本,详细考证性状、产地及疗效,并附有精细图: 《千金方》强调“方药必依物性,临症须究根源”,收录药方均经临床验证,并记录百余例病案分析。这反映了唐朝医药学成就( ) A.注重严谨和实践性 B.政府主导医学研究 C.形成完整理论体系 D.广泛吸纳域外技术 8.唐朝时期科举取士录取人数每年约20—30人,唐朝近300年间,进士总数大约6000—7000人;两宋时期,每年进士的录取数量达到了200人左右,总数超过了9万人。这主要是因为北宋实行的政策是( ) A. 休养生息 B.尊崇儒术 C. 崇文抑武 D. 四等人制 9.北宋中期,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次战败,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不断膨胀,给朝廷财政造成很大负担。同时,土地高度集中,赋役不均,弊端丛生,改革呼声日益高涨。这表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政府收入 B.挽救社会危机 C.增强军事力量 D.限制权贵特权 10. “诗史互证”、疑史纠误,是一种重要的学史手段。下列诗句中可以考证南宋历史的是( ) 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忆昔》) C.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苏颂《契丹帐》) D.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30分)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一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 凵藩、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唐穆宗时,唐蕃订立盟豹,并专门刻.《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1 材料二 政权 民族关系 辽与宋 共存165年,和平时期122年,失和时期仅43年。 宋与夏 1038年开始不断有边境战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