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40333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3.10《爱心传递者》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8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138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统编,道德,法治,三年级,下册,3.10
  • cover
《10. 爱心传递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和方式。 (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爱心传递者,并向他们学习。 (3)掌握一些传递爱心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传递爱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故事讲述、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心传递的内涵。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激发学生积极传递爱心的热情,营造和谐、温暖的社会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和方式。 (2)学会发现身边的爱心传递者,并向他们学习。 (3)掌握传递爱心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爱心传递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生活中持续传递爱心。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爱心传递的概念、意义和方法。 2.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爱心传递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爱心传递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5.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爱心传递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述《盲人点灯》的故事。 2.提问学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引导学生理解爱心传递不仅能帮助他人,也能让自己受益。 4.引出课题 “爱心传递者”。 (二)讲授新课 1.爱心传递的意义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爱心传递有什么意义?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归纳出爱心传递的意义: (4)让受助者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增强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5)营造和谐、友善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6)传递正能量,激发更多人参与爱心传递,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爱心传递的方式 (1)提问学生:你知道哪些爱心传递的方式? (2)引导学生列举出一些常见的爱心传递方式,如捐款捐物、志愿服务、关心帮助他人等。 (3)展示一些爱心传递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爱心传递的方式。 3.发现身边的爱心传递者 (1)讲述一些身边的爱心传递者的故事,如社区志愿者、老师、同学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爱心传递者?他们的行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3)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爱心传递者,并向他们学习。 (三)案例分析 1.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爱心传递案例,如救助流浪动物、帮助贫困学生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些案例中的爱心传递者是怎么做的?他们的行为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3.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爱心传递的价值和意义。 5.出示一些反面案例,如冷漠对待他人求助、浪费资源等。 6.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些行为为什么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7.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8.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传递爱心。 (四)角色扮演 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设置一些生活中的情境,如帮助老人过马路、关心生病的同学等。 2.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爱心传递的过程,学会如何关心帮助他人。 3.邀请一些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进行评价。 4.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表现,同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五)课堂总结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爱心传递的意义和方式。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发现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