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40635

2025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7320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届,联合,试题,历史,三模,考试
  • cover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5月份联合考试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春秋时期,晋国子产“铸刑书”后,其他国家相继有了成文法,在一定意义上破除了法的神秘与垄断,赋予法律客观性和公开性,各个阶层开始具有以法律条文作为行为准则的意识,《礼记》中“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原则被动摇。这有利于( ) A. 新阶级对法律用语进行深入剖析 B. 助长贵族势力司法权威 C. 促进治理思想与社会关系的转型 D. 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2. 西汉时期墓葬壁画多描绘天象神话,并有墓主驱鬼升仙的场景,构图飘逸灵动。东汉时期主要是历史题材故事和历史人物,如忠臣义士、孝子烈女等;反映墓主仕途经历、享乐生活的内容,给人以重返人间之感。这一变化表明( ) A. 儒家思想得到重视和宣扬 B. 现实主义绘画取代了浪漫主义绘画 C. 社会上奢靡厚葬之风兴起 D. 东汉豪强地主的庄园经济发展迅速 3. 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明确提出:“全部北朝史中凡关于胡汉之问题,实一胡化汉化之问题,而非胡种汉种之问题。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所谓有教无类者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以汉化为主 B. 南北朝血缘融合模糊了种族界限 C. 胡化与汉化界限在文化而非血缘 D. 北朝的民族交融得益于教育发展 4. 却贡即退还、拒绝、不接受贡品之意。却贡的物品大多是该国的“特产”。宋朝统治者在朝贡中奉行“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的原则,一旦朝贡国不按照原则办事,宋廷就会采取却贡的方式来警告对方。宋代“却贡”旨在( ) A. 完善朝贡制度 B. 宣扬仁政爱民思想 C. 减轻经济负担 D. 彰显华夏正统地位 5. 明清时期,在儒家正统“从道不从君”的观念下,谏诤的传统仍然存续,统治者可能会给予直言进谏者一定嘉奖,譬如“死谏、死节、阵亡者,皆得赠官”。但严格的考课制度、庞大的监察体系、常规化的廷杖制度、株连甚广的奸党罪无不成为君主打击直言进谏者的武器。这表明,明清时期( ) A 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B. 决策效率大大提高 C. 思想控制非常严密 D. 儒家正统地位动摇 6. 1874年《万国公报》面对顽固派攻击,发表评论说,“内而恭亲王,藩外而李相(李鸿章),既创设同文馆于京都,以造就中华之俊士,复命建制造局于沪地,以振兴中土之鸿谟”。这一评论的主要目的是( ) A. 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支持 B. 为洋务运动争取理解和认同 C. 贯彻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D. 减轻来自顽固派的舆论压力 7. 1911年5月,清政府组成了满洲贵族占9人的皇族内阁,消息传出后,各省谘议局联合上书力争,认为皇族内阁“不合君主立宪公例,不应自强之势,不恰民众之心”。上述事件客观上( ) A. 推动了宪政的和平过渡 B. 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 C. 鼓舞了民众的革命热情 D. 催生了新的政治制度 8. 1926年秋,封面刊印着“共产主义”或“马克思”字样的书籍充斥着广州大大小小的书店。但在北京,这些名词是要在“紧闭的房门后面放低了声音才敢提起”的。这反映了( ) A. 国民革命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B. 北伐战争取得初步胜利 C. 知识青年爱国热情日益高涨 D. 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9. 1945年8月毛泽东亲自赴渝谈判,中共答应把解放区100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