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94092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樵夫,别砍那棵树》教学设计(共1课时)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149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 cover
《樵夫,别砍那棵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主题思想。 2、理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并在实际生活中创造美。 3、培养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人感情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朗诵技巧。 难点:领会诗歌寄托的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纪弦的诗歌《一 片槐树叶》,这片槐树叶触发了作者什么感情?(对祖国的思念)其实,在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事物触动我们的思绪,比如搁置在箱底的一个布娃娃,一辆玩具车,甚至一本书,一支笔,都可能引起我们的对往事的回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感受一棵老橡树给作者的触动。 二、听老师范读,注意朗读技巧。 朗诵技巧:①停顿 ②重音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③速度表现激动、愤怒等内容速度较快;悲伤失望、哭泣等内容速度较慢。 ④语调升降就是抑、扬、顿、挫的搭配。 高升调,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等感情; 降抑调,表示果敢、坚决、自信等感情; 平直调,表示一般叙述、冷淡、庄严; 曲折调,表示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 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第一次齐读) 情感要充沛:对老树要深情,对樵夫要立场鲜明。 三、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和朗诵,你能不能理解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 明确: 因为诗人与老橡树有深厚的感情。 2、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诗人与老橡树之间的深厚感情? 在文中圈划句子。 按诗节可以归纳为4方面 我和老树关系久远 。 名扬四海,根深叶茂。 老树见证美好往昔。 我与老树血脉相连。 (老树是作者往昔生活的一个背景,它承载着作者和亲人温馨生活的记忆) 3、老橡树在作者心中是什么形象? (老橡树成了庇护者,是欢乐的源泉,是美好生活的见证者,朋友、亲人) 4、为了保护这么一棵意义重大的老橡树,作者在诗歌中多次呼喊“樵夫,别砍那棵树”,作者劝说的态度、语气有什么变化? 平和真诚,老树和我关系久远。(娓娓叙说) 动情责问 名扬四海,根深叶茂 赞美老树,责问樵夫 苦苦恳求 回忆老树见证美好往昔 严厉警告 直诉衷情,血脉相连,情感强烈 平和劝说———动情责问———苦苦恳求———严厉警告 随着他对老橡树感情逐渐深入,对樵夫态度就愈加强硬。 (作者把对老树的深情转化为誓死保卫它的力量)情感逐步升华 朗读要求: 你还要将它砍下?(反问)加重语气,高升语调。 流泪恳求。(语速较慢,语调低沉) 严厉警告,(语调下降、掷地有声、表明坚决态度) 展示学习成果,请一生读。 五、小结 作者强烈要求保护这棵老橡树,实际上是想要留住些什么东西? 保留对美好往事和珍贵情感的记忆。(对先祖的记忆,对手足亲情和无忧无虑童年生活记忆。)珍视那些承载了自己情感和记忆的事物! 六、拓展延伸: 这首诗自1830年发表以来一直很流行。当时 美国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狂飙突进的时期。先进技术带动整个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工业和城市的扩张破坏了乡村的景象,现代文明强烈冲击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在新事物层出不穷又转瞬即逝的时代,人更加怀念往日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所以人们就特别珍爱这首诗。 其实我们中国现在也处在类似的历史阶段,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我们在现代化的路上一路狂奔。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有那么一天, 当门前的大树被移走之后,你还记得回家的路吗? 当古街、老房子被拆迁的时候,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往日生活的痕迹呢?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个短片,这个短片是陈凯歌 导演拍的《百花深处》,故事讲的是北京老居民冯先生请几个工人帮他搬家的故事。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