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兰诗(一) 代父从军赴战场,铁马金戈显神威。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今天让我们一同感受木兰的勇敢与坚毅,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 【基础堂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昨夜见军帖,可汗(kè hán)大点兵。 B.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C.策勋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qiáng)。 D.脱我战时袍,著(zhù)我旧时裳。 2《木兰诗》选自 (朝代) (人名)编的《 》,是 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3结合文章内容,用原文填写。 (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做出决定,替父出征的句子是“ , ———。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跃马飞驰,奔赴疆场的矫健雄姿和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 ———。 (3)《木兰诗》中表现战场环境寒冷,战士们生活艰苦的句子是“ , ———。 (4)《木兰诗》中描写战斗的频繁和战争的惨烈的句子是“ , ———。 (5)《木兰诗》中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烘托出木兰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 ———。 (6)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木兰当户织 当: (2)昨夜见军帖 军帖: (3)著我旧时裳 著: (4)安能辨我是雄雌 安: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 今义: (2)阿爷无大儿 古义: 今义: (3)出郭相扶将 古义: 今义: (4)策勋十二转 古义: 今义: (5)赏赐百千强 古义: 今义: (6)双兔傍地走 古义: 今义: 6下列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展现了木兰的矫健英姿。 C.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现边关将士的生活之艰。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3)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4)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8请举例说明《木兰诗》的语言特点。 9《木兰诗》中有言“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结合你对“金柝”字面意思的理解,下列图示属于“金柝”的一项是( ) 【素养日清】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0“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属于什么描写 表现了木兰的什么特点 11本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 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为什么这样写 12结尾一段是以兔为喻的吟唱,赞扬了什么 13通过本课的学习,请你说一说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节选自《木兰诗》) 【乙】平阳公主,高祖①第三女也。公主掠地至盩厔、武功、始平②,皆下③之。每申明法令,禁兵士,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者甚众,得兵七万人。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注】①高祖:唐高祖李渊。②盩厔、武功、始平:都是县名,在陕西省。③下:攻下。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旦辞爷娘去(早晨) B.不闻爷娘唤女声(听见) C.万里赴戎机(军事机密) D.故远近奔赴者甚众(所以) 15说说语段【甲】中“不闻……但闻……”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6请分别概括【甲】【乙】两语段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基础堂清 1.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