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难以想象的惊涛害浪,锤炼出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尤其是近代以来,在民族毁(huī)灭的严峻时刻,铁骨铮铮的中国人前仆(pú)后继,浴血奋战,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在国民党白色恐布肆虐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以坚贞不屈的气节,诠释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当美帝国主义在中朝边境武力挑衅之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唱着振聋发聩的战歌,越过关山险隘,打破了美国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 (1)改正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 字音修改 字形修改 ①毁(huī)灭 huǐ ②前仆(pú)后继 pū ③惊涛害浪 骇 ④恐布 怖 (2)指出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D) A.严峻 B.可歌可泣 C.挑衅 D.振聋发聩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A.闻一多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B.抗战期间,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迁至贵阳,改称国立东北联合大学。 C.李公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遭国民党特务暗杀。 D.演讲是指在公众场合,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3下列各项中,能与前边加点部分构成最佳对偶的一项是 (A)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_____。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 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_____,和平可期,_____,杀人者必覆灭。 A.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B.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C.人生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中华民族历经百年的苦难和艰难,如今历经努力建设,正一步步走向富强。让我们从下文中感知中国人民展现出来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成为有爱国情怀、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的新时代中国人。 从百年苦难走向百年辉煌① 金一南② A上课前,大家呼喊的口号中最后一句是“敢于胜利”,不但追求胜利,还要“敢于胜利”,这是中华民族每一份子心中,都需要腾起的一团火焰和光明。 我常想,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中华民族从哪里来 有一个最好的回———毛泽东主席起草的,周恩来总理书写的。刻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三句话: 第一句话: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二句话: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三句话: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我们从1840年那苦难深重的旧中国走过来。东洋东洋打不过,西洋西洋打不过,当时的中国“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就在国家面临危亡、民族深陷苦难,却无人挺身而出、无人横刀立马之时,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名望,三没有影响,四没有地位,就只有一腔热血,他们就凭一腔热血浴血奋斗、民族救亡。 B中国革命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惨败走向胜利: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两万两千五百人,两个月后就剩一千;1927年,秋收起义,五千人,二十天后只剩不到一千。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人怀疑,红旗到底可以打多久 毛泽东的回答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美国人托夫勒把人类的力量归结为三种:一是暴力,谁拳头大谁称王;二是金钱,金钱买通一切;三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但是,托夫勒忘记了第四种力量———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表现出来的极大的、改天换地的、摧枯拉朽的力量! C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写道: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