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41490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日期:2025-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14616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甘肃省,监测,答案,版无,pdf,试卷
  • cover
麦积区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二、阅读。(60分) (一)闪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4分) 草木知时节 八年级语文 一漫话物候 胡启山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于黄土高原观看安塞腰鼓表演,我们感受的是生命的豪放粗旷、奇伟磅薄;在乡村台 ①“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候乌春秋迁飞,蛇蛙冬前蛰伏,百花深秋调谢,蜡梅 下欣置年戏泰腔,我们体验的是人生的起落沉浮、悲喜离合 于端午佳节品味软糯香甜的 做雪迎春”…这些古今诗话,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照一定的季节生长、发 粽子,我们寄托的是千古幽思、永恒追忆 中华儿女将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对生命的探索 育、活动的规律。反过来,各种生物的生长、发有、活动,也可成为季节时令的标志。有些自然现象, 如初霜、终霜、始雪等也与李节、气候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候。 数最,对历史的感叹反思,历经几千年风雨仓桑,沉淀成了一福幅民俗风情画卷,汇聚成 ②文献记载,我国特有24节及72候,就是以物候为基础的。“候”就是气候,五日为候,三候为 了千姿百态的民间文化 今天,让我们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吧! 节(节气),六气为时(李),四时为岁(年)。每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叫作“候应”。72候可以说是古代 1.请你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的“物候历”。老农铭记的谚语“二月艾发芽、三月韭长叶”,“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放,清明桐花、 软糯香甜 弘扬 麦花、柳絮开 ,就是对古代原始“物候历”的继承。 2.文段中有三处书写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③候应,包括动物候应、植物候应和自然现象候应。动物候应是从动物的蛰眠、复苏、交配、繁 3.文段中方框处缺少标点符号,下面依次填入方框内最恰当的是(2分) 殖、换羽、迁徙的过程来反映节气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东坡《春江晚景》中 A., B.、:, C.: D.,; 这一名句,就是对动物候应的写照。“布谷枝头叫,种谷时节到”,就是通过动物的啼鸣,向人们告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农时。植物候应是以植物的萌芽、发叶、生枝、开花、结果、落叶的规律来反映季节变化。“花开花落 A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需要我们子孙后代继承和发展。 一岁一枯荣 ”,就是植物随季节变化而兴衰的显著的特征。“春季挑花一片红,夏季荷花满池中,秋季 B.她向我讲述了小时候元宵节和妈妈做灯笼,在街上看花灯、猜灯谜。 梨果压弯树,冬季寒梅半老松”,又是大自然造化的四季美景。“木瓜开花,点互种瓜”,则是向人们报 C.这是妈妈送我的一辆从上海买来的限量版跑车模型。 告农时信息。自然现象候应又称非生物侯应,是以霜降雪飘、水冻冰化、风云变幻等来反映节气的。 当 D.这本小说围绕以城市发展为主题,叙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掉帕风”,苏东坡把梅雨与风并提,指的是春末时节,夏季南风开始活跃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而带向北推进,江南雨势则逐渐减弱的现象,揭示了江南春末夏初“雨渐断,风欲来”的道理。“伏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沃野千里、荷香悠悠的眉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灿烂的蜀地文 有雨,仓里有谷”,“棉怕深秋花中而,表怕初夏干热风”等农谚精辟地总结了非生物候应与农业生产 明, 的关系。 ④物候因地区不同而异。例如桃花在南京3月下句已吐蓄竞放,在北京则要到4月下旬才花开满 ①推开沉重的大门,我们仿佛看到了在亭台楼榭之间,年幼的苏轼在快乐地奔跑 枝。物候还受到地势的影响。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就是说你若从春 ②苏轼就是在这样朴素的民风中诞生的,巴蜀之地的火辣热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