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汉阳陵陶俑面带笑意再现繁荣文景之治 汉景帝的陵寝———阳陵,出土了包括各式人物陶俑、陶塑动物、生活器具、建筑陶件、车马器具、兵器等,反映汉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大量的陶俑引人注目,面带的一抹微笑,折射出“文景之治”那个太平盛世人们的“幸福感”。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通过了解楚汉之争、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到国力逐步增强的变化及原因。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秦亡前后刘邦、项羽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了解楚汉之争及其过程。 2. 结合材料,能够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内容及作用。 3. 掌握推动“文景之治”出现的措施及“文景之治”的表现,认识“实行仁政”的重要性。 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难点:认识到实行仁政的重要性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秦朝灭亡以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1. 楚汉之争 历史事件 历史典故 刘邦入咸阳 约法三章 鸿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垓下之围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1. 楚汉之争 为什么刘邦能够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项籍,字羽,下相人,楚国贵族出身,自称“西楚霸王”,拥有军队40万。 字季,沛县人。出身农民,早年任亭长小官,自称“沛公”,拥有军队不足10万。 项羽进入咸阳,自恃功高,杀死秦王,纵兵烧杀,掠取财宝。 刘邦率军到达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刘邦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善用人才 得民心 军纪严明 刚愎(bì)自用 失民心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公元前202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 刘邦(汉高祖) 2. 西汉建立 简述西汉的建立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阅读教材P66页第一段,并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汉兴……民失作业(农业生产)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一石米价值五千钱),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没有积蓄),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班固《汉书·食货志》 (1)据材料,概括说明汉初的社会境况。造成这样境况的原因有哪些? (2)面对此境况,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境况: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经济贫困落后 原因:①秦朝的暴政;②秦末的战乱。 1. 汉初形势 2. 休养生息政策 什么是“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休息,调养”;“生息”———繁衍人口”。 是指国家在大动乱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的政策。 想一想:休养生息政策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哪一主张? 材料: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陆贾《新语》 据材料分析,为何要实行休养生息?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因暴政速亡的教训。 道家:“无为而治” 2. 休养生息政策 阅读课本P66,归纳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和作用 ①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农民;; ③鼓励民众致力农业生产; ④减轻农民赋税(十五税一),减免徭役及兵役; ⑤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鼓励农桑 轻徭薄赋 解甲归田 释奴为民 和亲政策 作用:①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 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