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41731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 (共44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528698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下册 候课要求 1.请同学们将课本准备好放在课桌上。 2.请各位同学准备黑、红颜色的笔各一支。 3.请同学们把课本翻至156页。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抚州临川(今江西)人。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文公、王荆公、临川先生 知人论世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写作背景 初读文本 桂 枝 香 金 陵 怀 古 整体感知 各用一句话概括上片和下片的内容 登高望远,金陵晚秋,雄伟壮丽 登高望远,金陵晚秋,雄伟壮丽 上阕 上阕 登高望远,金陵晚秋,雄伟壮丽 怀古抒情,借六朝旧事告诫世人 下阕 文本探究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词义: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肃:肃爽,天高气爽。 句义: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 时令:晚秋; 天气:初肃; 地点:故国(朝代更替); 人物:词人; 方式:登临送目。 开头三句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视野高远。正值晚秋,秋色肃爽,气势已是不凡。 繁华热闹 酒旗、彩舟、淡云、星河、起鹭 澄江、翠峰、帆棹、残阳、西风、 雄伟壮阔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来往船只 “难足”的图画之中,“精绝”在何处?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赏读:脱去“静如”,化为“千里”,将“澄江”静怡安详之态变为奔腾不息之势,拉长了眼光所及,也拉长了思考维度。 化用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千里澄江 似练,翠峰 如簇 赏读:“似练”“如簇”,两个比喻,写出了水的清澈和山的峭拔,高低结合,将金陵山水立体化,金陵胜景,概见与此。一山一水,一纵一横,就确立了全图主干。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赏读:“残阳”“西风”,点出时下是黄昏时节,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酒旗”“归帆”是暗写在秋日黄昏里来来往往的行旅,人事匆匆,由自然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远近结合 动景 残阳: 西风: 补叙登临的时间,是在傍晚 照应上文的“晚秋” 萧索,以“悲情”为基调 “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 “云淡”“鹭起”动静相生 远近交错 动静结合 水天融为一体,与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比较,两者展现的雄壮气度与开阔视野不相上下。 赏读:远在天际的船罩上一层薄雾,水上的白鹭纷纷从银河上惊起,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观察的视野———在广漠的空间上,随着船帆渐渐远去,水天已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上阕赏析 上片运用比喻、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色彩对比等手法,选取了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星河、白鹭等意象,描绘了金陵晚秋图。 旷远 雄健 壮阔 提示:描写景物的方法 时空 (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感官 (嗅觉 、触觉 、 听觉、 味觉、 视觉) 动静 (动态、静态、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虚实 (虚写 、实写、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色彩 (鲜明、斑斓、柔和) 修辞 (比喻、拟人 、夸张、对偶 、用典) 点面结合 粗笔勾勒(白描)和细笔工描 如果将下阙中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 叹 “叹”些什么? 作者并不希望只是对历史发出空叹,而是 要从政治上警告统治者们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借古讽今,表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