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题 1.邓稼先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者分析 经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已了解文章大致内容,但对人物精神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在分析复杂情感和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方面存在困难。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活跃,但抽象思维尚在发展,对科学家的事迹有一定兴趣,渴望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精神力量。 学习目标确定 1. 能精准概括邓稼先的主要事迹,深入分析其精神品质,80%以上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发言中能准确阐述。 2. 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情感,学习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65%以上学生能在赏析语句时准确指出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 感受邓稼先的伟大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85%以上学生能在课堂交流中表达对其精神的认同和感悟。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深入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掌握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 难点:体会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感,理解在特殊历史背景下邓稼先精神的时代意义。 学习评价设计 1. 课堂提问:提出关于人物事迹、精神品质、表现手法的问题,依据学生回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回答准确完整得3分,部分正确得2分,错误较多得1分。 2. 小组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观点贡献和合作能力,积极参与、观点有价值、善于合作得4分,表现一般得2 - 3分,参与度低得1分。 3. 课堂练习:布置赏析语句、分析人物形象的小练习,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答案准确、分析全面得5分,部分正确得3 - 4分,错误多且分析不深入得1 - 2分。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教师活动1 教师导入:上一节课,我们通过文中记叙的事件初步感受了邓稼先的朴实性格和高尚品质;课后,同学们还搜集整理了关于邓稼先的许多资料。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交流展示。学生活动1 小组推荐代表,全班展示。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全班集中交流展示关于邓稼先的补充资料,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立体地把握邓稼先的精神品质,更好地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为后面的教学作准备。 环节二:教师活动2 1.师:通过大家的展示,我们被邓稼先心系国家、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所感动。那么,同为著名物理学家的杨振宁,又是如何来评价自己的好友邓稼先的呢?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深入研读课文,进一步了解邓稼先。 (1)研读课文,找出文中引文。 师: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应该注意到了作者杨振宁先生在写作这篇人物传记时,引用了大量的引文,我们先把它们找出来。 (2)分析引文的作用。 师:作者杨振宁在写作这篇人物传记时,为什么要用到这些引文? 出示:《吊古战场文》译文 广阔啊!旷野无边无际,辽远而不见人烟。河水弯曲环绕,远处无数的山峰重叠交错。阴暗凄凉,寒风悲啸,日色昏暗。飞蓬断落,野草枯萎,寒气凛冽,好像降霜的早晨。鸟儿飞过而不肯落下,野兽快步奔跑失群。亭长告诉我说:“这儿就是古代的战场!不时有部队在这里覆没。时常有鬼哭的声音,每逢阴天就会听到!” 出示: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出示: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学生活动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