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鄂伦春旗模拟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0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11.(8分)【答案】 (1)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融合而成。(1分) (2)经济交流、技术交流、政治依附(和亲、归附)。(2分)(三选二) (3)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往来。(1分) (4)回族(1分)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民族交融。(1分) (5)认识:民族交融需要从经济互通、文化交流、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去实现;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团是共同体发展的基石;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历史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的主流。(2分,符合题意即可) 12.(12分)【答案】 (1)原因:面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中美利益相连必须加强合作。(1分) 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1分) (2)变化:由帮助国民党发动内战,阻止中国共产党统治中国,调整为“阻止中国成为苏联的附庸”;(1分) 国内原因: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败局已定(1分) 国际原因:冷战局面的形成(1分) (3)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人民军队建设更进一步。(一点即可,1分) (4)1971年10月,冲破了美国的阻碍,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说这是美国外交上的惨败; 由于美国敌视中国政策的失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不得不扭转对华态度,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分,史实准确,论述有理,酌情给分) (5)鸦片战争,弱国无外交,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空前团结,我们有能力抗争,敢于抗争,中国必胜。(有对比,有感悟,言之有理即可2分) 13.(10分)【答案】 结合上述材料(三个都要体现),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楚,表述成文) 观点:适时的改革调整能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论述:1921年春,苏维埃俄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在此背景下,列宁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等措施,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等,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使苏俄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933年,美国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经济遭受重创,失业率大幅上升。罗斯福上台后,国会应其要求制订一系列应急立法,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通过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等措施,到1935年初,失业人数减少400万人,工业产量比1933年几乎翻了一番,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等。这一系列举措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温饱不足迈向总体小康,在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方面也取得巨大进步。 结论:综上所述,无论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还是中国的改革开放,都表明当国家面临经济困境时,根据国情进行适时的改革调整,能够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国家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