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42658

2025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624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5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伦春,自治,中考
    语文一模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曳 shè (写错,写得不清楚不得分,每空1分) 2.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正楷书写,2分,连笔扣1分,看不清适当减分) 3.如,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寓意团圆。(我国传统节日还有: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寓意女子乞巧,有情人相守相爱;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寓意生活或仕途高升。不加“农历”,则扣1分,三个方面写全2分,缺1项扣1分,扣完为止。其他写腊八、小年、二月二龙抬头社日节等也可以,如冬至节,中元节七月十五,除夕。) 4.A(2分) 5.【甲】A 【乙】修改为:让后人在追思中感受古人对道义的坚守与生命的敬畏(每空1分,共2分) 6.一杯酒(一个人,一阵风) 人生(伤痛、思念) 旧故里草木深 (每空1分,合理即可) 7.会当凌绝顶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自缘身在最高层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漏字、错字、不清楚,不得分。总分5分) 8.寻根之旅暂告一段落,但文化传承永远在路上。文化在清明的时光里,是“雨纷纷”的千年叩问;文化在寒食的追思里,是“冷食禁”的古今怀远;文化在诗文里,于平仄韵律间,传统成为永不褪色的精神原乡。(语句衔接自然通顺1分,能对以上活动进行总结1分) 9.(1) A或héng ③或“宽阔,广远” (2)B或 jì ①或渡,过河 (每空0.5分,共2分) 10.(我)内心凄凉悲伤地说:“什么时候才能够离开这个岛呢?”(“得”1分;意思对,通顺1分) 11.在甲文中,苏轼面对身处孤岛的失落(1分),通过比喻蚂蚁随漂浮的小草困于水中却迅速化险为夷的经历,进而自我开解(1分),领悟生活中困境总会被打破的乐观哲理,化悲为喜,调整了自己的心态(1分)。(困境-方法-结果,意思对即可) 12.甲文以“蚁附于芥”的联想比喻进行自我对话,借以反思,在自我对话中显坦然,传递随遇而安或乐观的心境。(2分)乙文在“问天”“问月”中展开自我对话,展现对人生的困惑与释然,情感跌宕后归于豁达乐观。(2分) 【甲】参考译文: 我刚开始到海南岛时,环顾四周大海无边无际,内心凄然为此悲伤,说:"什么时候才能够离开这个岛呢?"一会儿又停下来想想,天地都在积水中,九州也在大海之中,又有谁不在这岛上吗?把一盆水倒在地上,小草叶被水浮起,一只蚂蚁趴在草叶上,茫茫然不知道会漂到哪里去。一会儿水干了,蚂蚁于是径直下叶走了,见到同类,哭着说:"我差点再也见不到你了,哪知道一小会后就出现了四通八达的大道呢?"想到这个可以笑一笑。 13.(1)豌豆糖粥(2)充实而满足(3)温柔细腻,有营养(每空1分,共3分) 14.(1)示例1:我认为原稿更好。(1分)因为原稿用了长句,罗列了四个形容米粥特点的词语,既概括了本文内容,同时又节奏紧凑,读来铿锵有力。 示例2:我认为原稿更好。因为原稿运用直接抒情,更直白地表达了对米粥的喜爱,对过往岁月的深情。 示例3:我认为修改稿更好。因为修改稿写了当下速成米粥的出现,表达了对米粥可能会消失的担忧,用委婉的方式表达了对米粥的热爱和对美好东西易逝的伤感。 (观点1分,理由2分,通顺1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 15.本题采用等级赋分。 4-5分:作者以南北稀粥对比展现文化特质:北方玉米碴子粥“颗粒分明、富有韧劲”,象征北方的粗犷与坚韧;南方白米粥“莹润清甜、口感绵软”,暗合江南的细腻与雅致。北大荒的小米粥是困境中的精神支撑,广州鱼生粥则是生活美学的体现。稀粥不仅是地域符号,更串联起时代变迁中的酸甜苦辣,成为承载文化与人生的情感载体。 1-3分:文中写了南北稀粥的不同,北方玉米碴子粥较稠,南方白米粥较稀。作者在北大荒时喝的小米粥让她难忘,后来到广州喝鱼生粥,觉得很特别。这些粥代表了不同地方的饮食习惯,也让作者想起不同的生活经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