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43029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5-1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160768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PPT,纲要,中外,必修,高中
  • cover
(课件网) 《集市图》 东汉画像砖 《讲经图》 东汉画像砖 《马踏匈奴》 霍去病墓石雕 两汉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西汉“麟趾金” 海昏侯博物馆藏 盛世的标志,包括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民生复苏、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方面。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 楚汉之争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经济困弊如何解决? 匈奴威胁如何应对? 如何巩固汉朝统治? 汉承秦制 萧何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东汉王充《论衡》 西汉 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纲要上第4课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时空定位 东 汉 西 汉 曹丕建魏 9 25 220 新 西汉(长安) 东汉(洛阳) BC202 Contents 目录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西汉建立 西汉强盛 一 二 三 东汉兴衰 西汉长信宫灯 西汉鎏金银蟠龙纹铜壶 西汉建立 壹 1.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秦的统治 以法为教 征发繁重 郡县制 北击匈奴 南征百越 出生于楚地沛县。言楚言,歌楚歌,穿楚服,好楚舞。 “汉兴,接秦之弊,丈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西汉初况: 民生萧条 经济疲敝 惩亡秦之弊 汉初政治 黄老无为 轻徭薄赋 郡国并行 和亲匈奴 治国思想 黄老之学 治国政策休养生息 “据秦之地、用秦之人” 2.汉初经济恢复 原因:郡国并行制 汉初经济恢复 3.汉初的政治隐患 推行“郡国并行制”理由: 1. 吸取秦亡教训 2. 分封制深入人心 3. 兑现在争夺天下时对臣将的承诺: 韩信:“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汉书·诸侯王表》 刑白马而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史称“白马之盟”)--《史记·吕太后本纪》 郡国并行制的推行及结果 ① 建国之初大封异姓王。(封王八人) ② 铲除异姓诸侯。(七王诛灭,余长沙王) ③ 分封同姓诸侯为王。(白马之盟) ① 采纳晁错建议削藩,却由于奉行“无为而治”,使诸侯国日渐骄纵,引发七国之乱。 ② 平定七国之乱,乘机“抑损诸侯”。 ① 背景:父辈们打下好的基础,诸侯王已无实力对抗。 ② 措施: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结果:诸侯王的势力受到很大削弱 王国: 42郡 中央: 15郡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 ———贾谊《汉书·贾谊传》 西汉强盛 贰 西汉强盛 终于轮到孤上场了! 不是孤不低调, 只是实力不允许…… 诸侯太强,王国问题…… 相权太盛,威胁王权…… 思想混乱,没有统一…… 匈奴嚣张,看着心烦…… 钱花的太多了……愁啊…… 汉武帝刘彻, 在位时间:BC141年—BC87年 1.政治大一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地方:推恩令 选官:察举制 中央:内外朝制度 监察:刺史制度 司法:任用酷吏治理地方 嫡长子继承 诸子继承 利诱 + 转移矛盾 平稳过渡 举贤良,举孝廉 扩宽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汉武帝把全国分成了13个州,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