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思考:下列史料能反映出哪些盛唐气象? 魏征劝太宗戒奢从俭 阎立本《职贡图》 大雁塔《进士题名帖》 政治清明 文化昌盛 开放包容 民族交融 《昭陵六骏》 军事强盛 《牛耕图》曲辕犁 经济繁荣 隋文帝杨坚 唐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唐玄宗李隆基 课标要求: 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 2.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第7课)、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第8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的政权更迭 一 755年 618年 907年 朱温废唐 贞观 之治 武周政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581年 开皇之治 唐朝 建立 隋朝 建立 589年完成统一 960年 北宋 建立 隋 唐 五代十国 隋唐兴继 短 盛 乱 “隋之亡也,民困苦而国未贫。” 隋朝的盛与亡 文帝建隋 炀帝亡隋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锡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杜佑《通典·食货典》 古今国计之富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 隋炀帝自恃富强,骄奢淫逸,不恤民力,徭役苛重,超出百姓的负担极限。炀帝后期,对高丽发动战争,将隋朝统治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大业七年,邹平民王薄首先举事。九年贵族杨玄感起兵于黎阳,从者如流。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隋朝“盛”的表现: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和大运河。 盛的原因:隋文帝的励精图治,统一后安定的社会环境,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隋朝国富却国祚短暂的原因是什么? (隋末)“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犹大充牣,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藁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隋书·食货》 隋亡的原因: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民不聊生 国富 民贫 开通大运河 (2)意义: 利:①政:贯通南北,巩固统一; ②经: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和沿岸城市发展 重点探讨 弊: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推动农民起义(抄)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控制 一个中心、两个端点、 三个地点(洛阳、涿郡、余杭) 四条河渠、五大水系。 隋炀帝于605年至610年开通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炀帝工程 思考 如何评价大运河的修建? 贯通南北 巩固统一 经济发展 过度徭役 滥用刑罚 激化矛盾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唐)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唐)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启示:以民为本,藏富于民 隋唐盛世 皇帝 称号 政策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民族 隋文帝 开皇之治 励精图治,进行改革 唐太宗 贞观之治 知人善任 虚怀纳谏 轻徭薄赋 劝课农桑 戒奢从简 灭东突厥 安西都护府 与土蕃和亲 武则天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唐玄宗 开元盛世 选贤任能 改革吏治 发展生产 大兴文治 改革兵制 册封回纥、 靺鞨 隋唐盛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民族政策开明,文化开放先进 隋文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1、唐朝的建立及统一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统一全国。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经济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政治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文化 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 高宗死后,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继续劝课农桑,开创殿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