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43086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共40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5-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1005956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历史,2024-2025,纲要,中外,必修,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统编版|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课程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文学艺术与科技 中外文化交流 目录 第 部分 壹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儒学的演变 佛道的发展 隋唐时期儒佛道的发展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儒学的演变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尊崇儒术 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在统治者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接纳吸收 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三教归儒 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儒学复兴 用儒家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 到东汉末年魏晋时代,国内大乱,人们生活痛苦,精神上也缺乏寄托;而当时中国传统思想的儒学,久已变成没有灵魂的空架。 ———傅乐成《中国通史》 1、儒学的演变 〖问题思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如何? 材料:魏晋南北朝时代,是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却是精神上极度自由、解放,最富于智慧、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宗白华 ①政治:从东汉后期到南北朝时期,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外,其余时间基本上处于战乱中,政权更迭不断。少数民族和汉族混居,学习、交融; ②经济: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北方经济相对凋敝。士族门阀的庄园经济发展; ③社会生活:多数时候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乱 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 对现实失望,该如何救赎?该如何走下去?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儒学的演变 (1)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学衰微 自西汉武帝以来就居正统地位的儒学地位受到挑战 材料:儒学一直是敬鬼神而远之,不能成为一种宗教信仰。虽然多次修订礼乐典制,使祭奠天地祖先的制度得以规范化,以维系中华民族敬天法祖、忠孝仁爱的传统,但终不能和有统一教义教规,统一信仰的宗教相匹敌,所以佛道依然有广大的活动空间。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2、佛道的发展 道 道教是关于生命的宗教,希望人活着就能过上神仙般的日子 佛 佛教是心灵的宗教,关注灵魂的安顿和寄托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道教发展历程 道教三清 ①魏晋南北朝: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道教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 ②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道教的“八卦”和“五行”学说 2、佛道的发展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从道家哲学思想体系中衍生出的宗教组织派别 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佛教发展历程 2、佛道的发展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①东汉汉明帝刘庄于永平八年(公元65)遣使至西域求佛法,佛教开始在中国内地传播。 ②魏晋南北朝吸收儒、道思想,佛教盛行,渐趋本土化。 ③隋唐时期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唐朝武则天时期,佛教在社会上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禅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易错提醒】 隋唐“三教合归儒”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 材料:佛教的广泛传播,也给当时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统治者大修寺塔,施舍钱财,所耗的都是人民血汗。……寺院侵夺百姓大量土地、房产;百姓受骗,向寺院施舍,往往倾家荡产,大量人口被迫出家为僧尼。寺院地主又剥削下层僧尼和寺户,积累私产,再用高利贷盘剥人民。这些都使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分析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