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7课 统编版|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程标准】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过程、影响; 2.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法西斯主义 亚洲策源地的形成 欧洲策源地的形成 壹 绥靖政策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含义: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称霸世界。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1920 1921 1919 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 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1921年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建立法西斯政权 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 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纳粹是德文“民族”和“社会主义的”两个词缩写的音译),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开始 岗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军阀、刷新人士、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以改变日本军事政治局面,实现军国主义目标),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开始。 法西斯含义:法西斯是拉丁语fasces的音译,本义为“束棒”,是把多根粗细不一的木棍绑在一起,中间插一把斧头。束棒捆在一起表示个体服从集体,斧头是用来处死罪犯。法西斯在古罗马帝国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现在,法西斯是独裁、暴政、恶行和侵略战争的代名词。 1、 法西斯主义 1、 法西斯主义 (2)法西斯主义的特征: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称霸世界。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材料① 希特勒曾经说过,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格哈特·温伯格《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 材料② 墨索里尼在官方的《意大利百科全书》中写道:“只有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能在敢于从事战争的人身上打上高贵的印记……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取最高统治权的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③ 近卫文麿宣称,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 ———矢部贞治《近卫文麿》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 亚洲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 ①经济危机重创日本经济。 ②日本法西斯分子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对外扩张。 ③妄图把中国东北变为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而征服中国,最终征服世界。 (2)过程: 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②1936年,日本发生“二二六”政变,内阁完全听命于军部,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体制的确立。 ◎“二二六”政变 世界 亚洲 中国 满蒙 朝鲜 台湾 日本 广田弘毅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 欧洲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 ①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落入低谷,社会各阶层普遍对政府失去信任,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 ②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强烈不满,煽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了广泛支持。 鲁尔危机 1923年1月,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兵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