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签字 战争的伤痛,从不随时光的流逝而减退: 《格尔尼卡》局部 毕加索 摆放于美国纽约市的联合国总 部大楼安理会入口处显要位置。 该画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杀害无辜为题材,采用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和人类的灾难。 世界大战何以再临? 战后命运如何抉择? 苦难、戏剧与幻灭 一战结束时就埋下了二战爆发的“种子”。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为这个“种子”的萌发提供了生长条件。为了转嫁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加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贸易摩擦逐步发展为政治对抗乃至军事冲突,最终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 宿文渊《二战全史》 可怜和平:二战爆发“种子” 分赃不均 一、失序危机:利益驱动失控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思考:20世纪20年代的国际秩序存在什么隐忧? 二战起因与1919-1920年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那些条约制造出的问题与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 ———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遭到凡尔赛体系制裁,陷入严重的财政、政治、经济危机,全国上下弥漫着复仇情绪。 德国 一战时期独占中国,一战后却在列强压力下损失收益,对华盛顿体系严重不满。 日本 一战中支出军费120亿美元,其他损失30亿美元,巴黎和会却分赃最少,被称为“乞丐帝国主义”。 意大利 宰割战败国 奴役弱小民族 敌视社会主义 ①秩序失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稳定性。 一、失序危机:利益驱动失控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人教版选修三教材 阿道夫·希特勒 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②连环危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冲击下社会矛盾尖锐; ③民族仇恨:德日意极端民族主义强烈,三国想要冲破凡—华体系的束缚。 ④残余浓厚:德日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浓厚,民主基础薄弱。 一战后退位的威廉二世为纳粹党提供了200万马克的援助,并对希特勒二战初期的胜利发去电报予以祝贺和赞扬。 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驱动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达成一致。 一种极端民族主义在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作用下变态发展。 ②连环危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冲击下社会矛盾尖锐; ③民族仇恨:德日意极端民族主义强烈,三国想要冲破凡—华体系的束缚。 ④残余浓厚:德日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浓厚,民主基础薄弱。 极端主义的法西斯: 法西斯主义的三大形态: 德国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日本军国主义 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 1919年 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2年 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1920年 1921年 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开始 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 希特勒改组“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岗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军阀、刷新人士、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 易错: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未受经济大危机影响。 啤酒馆暴动:1923年法西斯政变未遂 巴登巴登密约:1921.10,日本军国主义少壮派军官在德国小镇巴登巴登达成的一项密约。↑ 思考:法西斯主义有哪些特点和主张? 法西斯主义:帝国主义的变型和极端形式。 特点: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 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特点: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 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希特勒:“如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