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木兰诗 【经典永流传】 为女民兵题照 毛泽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锦书】 【微赏】这两句诗揭示了女民兵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她们不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投身于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去,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和时代精神。 一课一赏·女英雄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军帖(tiě) 助记 可汗(kè)(hán) 燕山(yān) (1)策勋(xūn)十二转(zhuǎn),赏赐(cì)百千强。 (2)脱我战时袍(páo),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ɡ)。 2.明字形 机zhù(杼) 金tuò(柝) 警示 rónɡ(戎)机 (1)东市买jùn(骏)马,西市买鞍jiān(鞯),南市买pèi(辔)头 图解,北市买长鞭。 (2)雄兔脚扑shuò(朔),cí(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biàn(辨)我是雄cí(雌) 3.晓词义 (1)唯闻女叹息 只 (2)旦辞爷娘去 早晨 (3)万里赴戎机 战事 (4)关山度若飞 越过 (5)对镜帖花黄 同“贴” (6)双兔傍地走 贴近、靠近 4.默名句 (1)旦辞爷娘去, 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2)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 (3)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5.记常识 (1)本文选自 宋 代郭茂倩编的《 乐府诗集 》,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本文与《 孔雀东南飞 》被称为“乐府双璧”。 (2)乐府是古代设立的音乐机关,乐府诗开创了诗歌 现实主义 的新风。多以 叙事 为主,并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助记 巧识“帖” 警示 ———朔气传金柝”中的“柝”容易误写为“析”。“金柝(tuò)”是古代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析”与“柝”这两个字的形、音、义完全不同,不可混淆。 图解 辔: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互文手法]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 她真的是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 答:文中运用了排比、互文的手法,意思是去集市的各个地方购买用品。写出了木兰紧张而有序购买战马和马具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军前准备充分、周密细致、紧张繁忙而井然有序的特点。她并不是真的到四个集市准备出征用品,东西南北是虚指,并非实指,起强调作用,渲染紧张繁忙的气氛,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2.[景物描写]请分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在诗中的作用。 答:此句描写的景物是北方的寒气和清冷的月光,运用对偶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北方战场的寒冷、环境的恶劣。而木兰在这样的环境中艰难作战了“十二年”,由此可见木兰征战生活的艰辛。 3.[句段理解]简要分析诗歌结尾段的妙处和作用 答:全诗用机巧的比喻作结。以双兔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秘密加以巧妙解答,也是对木兰的赞词,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难点突破】 [写法赏析]全诗故事情节有详有略,你认为这样安排是否得当 请简要分析 答:叙事详略安排得当。一是详处极详,如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恢复女儿装的欣喜都写得细致入微。二是简处极简,如木兰从军征战多年军旅生涯的描写,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对战争残酷的描写,都是寥寥几笔。这样安排是为了突出主题。本诗主要是对木兰代父从军、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的赞扬,所以对表现木兰美好品质的内容就不惜笔墨,战争的残酷一笔带过。这样处理,使木兰形象既有英雄气,更有女儿情。 理解【透】一点 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互文修辞,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