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44279

第三单元 11 山地回忆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2814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七年级,统编,语文,学年,2024-2025
       11 山地回忆 【经典永流传】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锦书】 【微赏】首句从典型化的细节入手,以自问自答的句式,写出了将士们克服困难,决心为保卫祖国而战,以及兄弟般的互助友爱的情景。 一课一赏·团结协作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搓洗(cuō)    逆流(nì)    干瘪(biě) 单薄(bó) 助记1  玉黍(shǔ)  刨抓(páo) (1)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 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diàn)染的粗布裤褂(ɡuà)。 (2)他们用石块垒(lěi)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shǔ)。 2.明字形 织rǎn(染)  yínɡ(盈)余  扫dànɡ(荡) fánɡ(妨)碍 助记2  pí(脾)气   袄jīn(襟) zhēnɡ(蒸)气  zhuàn(赚)钱  剪cái(裁) (1)十月严冬的河tān(滩) 图解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òu(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2)当她xiè(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zhàn(绽)。 3.晓词义 (1) 挂火 :方言,恼火、生气。 (2)被摞: 叠好的被子 。 (3)心平气和 辨析: 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 (4) 费尽心思 :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5) 爬山越岭 :爬过高山,越过峻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4.记常识   本文作者孙犁(1913—2002),河北安平人,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风云初记 》、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 白洋淀纪事 》等。 助记1 串句知音 天空万里无云,微风习习,一个小女孩穿着单薄(bó)的衣服,手拿一张薄(báo)饼,边走边吃,眼睛还不时地瞟向路边长得郁郁葱葱的薄(bò)荷。 助记2 辨识有“方” 竖起耳,小心防 有人在旁好模仿 访友要说热心话 加工作坊是土墙 纺纱没丝没法做 妨碍的妨是女旁 图解 滩:本义:河海边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例如,滩头、滩涂、河滩、海滩、盐滩。 衍义:江河中水浅多石而水流很急的地方。例如,险滩。 辨析 心平气和·从容不迫 “心平气和”侧重于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情绪。而“从容不迫”则指态度镇静沉着,不慌不忙。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内容理解]八路军战士为什么“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答:“雪中送炭”的真诚关心温暖了“我”,令“我”无法推脱,更难以忘却。让“我”感受到普通百姓对八路军亲人般的关怀,在这片土地上所经历的一切会永远存留在“我”的记忆里,时刻与“我”在一起。 2.[情节作用]小说后半部分的贩枣买织布机的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①使情节更加连贯、完整,与上文妞儿在缺布的条件下给“我”做袜子的情节相呼应;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突出妞儿的勤劳能干;③使主题更加突出,表现抗日战争时期军民之间深厚感情。 【难点突破】  [人物形象]孙犁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总给人留下美的回忆和联想。请结合小说分析妞儿的形象特点 答:①勤劳能干。妞儿冒着严寒辛苦淘洗杨树叶做早餐。②淳朴善良。妞儿看到“我”没有袜子穿,替“我”做袜子;“我”和大伯背枣去卖,她给我们做好吃的。③拥军支前。妞儿用给她父亲做袜子的布先给“我”做袜子,买织布机学习织布。④心直口快,泼辣直爽。妞儿看到“我”在上游洗脸就直言不满。 【读写联动】  本文在写主人公妞儿时,对她的年龄、脸色、手、穿着,还有语言、动作等进行了描写。请你运用这种方法,描写一个片段,鲜明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100字左右 答:示例:早读课上,大家都在认真读书,突然后门传来“吱呀”一声,紧接着,一张古灵精怪的脸从门缝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