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1课 相互包容 相互欣赏 (人民版)小学 《中华民族大家庭》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各族同胞的传统习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我们要学会包容差异性,相互欣赏,美美与共。 01 02 增强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03 培养尊重差异、包容他人的品质,形成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观看视频《转学生小刺猬》,说说你的感受。 新知导入 尊重差别,学会爱与宽容。 探究新知 我去过西藏,那里的风景很美。我还品尝了当地的酥油茶和糌粑 (zān ba), 立刻喜欢上了它 们的味道。 在参观故宫的时候, 我了解到故宫里的一些建筑融合了汉族、藏族、满族等民族的元素。 我读过唐代诗人王建的《凉州行》,知道了 “洛阳家家学胡乐”的故事。 在夏令营里,同学们交流分享了各民族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的故事。 在这次夏令营的自我介绍环节,很多同学穿上了传统服饰。我觉得大家的服饰都特别漂亮! 情景模拟 探究新知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饮食服饰、节庆礼仪、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千姿百态、 精彩纷呈。 土家族特色美食 布依族传统节日:三月三 京剧 侗族木构建筑 探究新知 相互包容 相互欣赏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差异? 探究新知 古往今来,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已结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 一、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共同性 探究新知 观看视频:心在一起 爱在一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通、通信水平的不断提高,各族人民在全国各地大流动、大融居,各行各业团结奋进,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如何增进共同性? 在广泛交往中,我们要开阔新视野、学习新事物、结交新朋友,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二、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包容差异性 思考:如何看待差异? 由于历史、地域和传统生产方式的不同,各地区各民族在饮食服饰、节庆礼仪、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具有不同特色。 观看视频《习近平:差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偏见、仇视》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包容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点,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文明历来讲究兼收并蓄、兼容并包,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从而成就了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精深。 探究新知 三、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思考: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认同是指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它强调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和发展,倡导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身份的认同,更是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种意识超越了单一民族界限,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命运。 探究新知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认同和追求民族的共同利益和发展,具有集体意识和集体行动的意识形态。 探究新知 集体主义 民族内部的 团结和合作 探究新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在空间、文化、 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深入融合,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今天,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城市乡村、学校社区,越来越多的各族人民成为和睦邻居、知心朋友,越来越多不同民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