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45230

202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第3讲 专题: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及临界、极值(课件 学案,共2份)

日期:2025-05-10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39146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6届,中的,2份,学案,课件,极值
    物理 第讲 专题: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及临界、极值问题 考点一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 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连接(叠放、并排或由弹簧、绳子、细杆联系)在一起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 (2)外力与内力 ①外力:系统之外的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 ②内力: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2.连接体的类型 (1)轻弹簧连接体 (2)物物叠放连接体 (3)物物并排连接体 (4)轻绳连接体 (5)轻杆连接体 3.连接体的运动特点 (1)轻绳———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 (2)轻杆———轻杆平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速度;轻杆转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而线速度与转动半径成正比。一般情况下,连接体沿杆方向的分速度相等。 (3)轻弹簧———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度不一定相等。若弹簧两端的物体只沿弹簧方向运动,则在弹簧形变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率相等。 4.连接体的受力特点 轻绳、轻弹簧的作用力沿绳或弹簧方向,轻杆的作用力不一定沿杆。 5.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 (1)整体法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隔离法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法、隔离法交替运用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若已知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求连接体所受外力,则“先隔离求加速度,后整体求外力”。 例1 (2024·北京高考)如图所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在推力F作用下一起向前运动。飞船和空间站的质量分别为m和M,则飞船和空间站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为(  ) A.F B.F C.F D.F [答案] A [解析] 设飞船和空间站的加速度大小为a,飞船和空间站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飞船和空间站整体有F=(M+m)a,对空间站有F′=Ma,联立解得F′=F,故选A。 力的“分配”原则 如图所示,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统,若力作用于m1上,则m1和m2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12=。此结论与有无摩擦无关(有摩擦,两物体与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必须相同),物体系统沿水平面、斜面、竖直方向运动时,此结论都成立。两物体的连接物为轻弹簧、轻杆时,此结论不变。 跟进训练 (2025·青海省西宁市高三模拟检测)(多选)如图,质量为2m的P滑块、质量为m的Q滑块置于水平桌面上,二者用一轻弹簧水平连接,两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动P,使两滑块均做匀加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P的加速度大小为-μg B.P的合力大小为F-2μmg C.弹簧伸长了 D.突然撤去拉力F瞬间,Q的加速度大小变小 答案:AC 解析:分析可知,P、Q相对静止时,两者才能均做匀加速运动,设P、Q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以P、Q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μ(2m+m)g=(2m+m)a,解得a=-μg,故A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P的合力大小为FP=2ma=-2μmg,故B错误;以Q为研究对象,设弹簧弹力为T,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T-μmg=ma,解得T=,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弹簧的伸长量为Δx==,故C正确;突然撤去拉力F瞬间,由于弹簧长度无法瞬时改变,故弹簧弹力不变,Q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故D错误。 例2 (2025·陕西省西安市高三上11月联考)如图,质量为M=60 kg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通过竖直绳子和定滑轮将质量为m=40 k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