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45280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共26张PPT+视频)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5-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100147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七年级,历史,初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瓦当是古代建筑中屋顶每行瓦最前端的挡片,起到遮挡和装饰的作用。这两块西汉时期瓦当,一块刻有“汉并天下”,另一块刻有“与天久长”,反映了西汉统一全国以及长治久安的寓意。西汉王朝是如何建立的 汉初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通过识读图文信息等理解休养生息政策,了解“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 2.通过对休养生息政策的学习,认识该政策是汉初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汉初统治者善于以史为鉴的政治智慧。 3.通过对比秦始皇和汉文帝治国政策,理解关注民生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时空观念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中国 秦胜吴广起义 秦朝灭亡 西汉建立 时空观念 公元前138年 公元25年 公元184年 公元前202年 张骞出使西域 东汉建立 黄巾起义爆发 西汉建立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壹 西楚霸王 秦朝灭亡后,项羽凭借手中掌握的四十万军队,以霸主的身份重新分封诸侯,共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 自己则号称西楚霸王,凌驾于其他诸侯王之上,定都于彭城。将刘邦封到巴蜀之地为汉王。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四年的“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结果: 垓下之战项羽兵败,突围后乌江自刎; 刘邦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任务一: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战争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刘邦项羽起义 (秦亡前) 楚汉之争 (秦亡后) 推翻秦都暴政 争夺帝位 农民阶级 统治阶级 农民起义 统治阶级帝位之争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变化 垓下之战 《史记 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悦,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阅读教材,结合下列材料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收揽民心 善用人才 刚愎自用 不得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 “汉并天下”瓦当 时间: 都城: 人物: 公元前202年 长安 刘邦(汉高祖) 完成西汉建立小档案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贰 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故无为者乃有为也。……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陆贾《新语》 阅读材料,陆贾认为秦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他又给刘邦提出了什么建议? 黄老无为: 其思想是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即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其自然,减少主动行为和干预,“与民休息”。 汉鉴秦亡 无为而治 汉高祖:我们已经打下了天下,现在首要问题是如何坐稳天下?我可不想像秦朝那样二世而亡。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1.含义、目的: 休养生息政策含义 休养:休息保养。 生息:人口繁殖。 解释:是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已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的政策。 ★休养生息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 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任务二:观看视频,完成下列问题 汉高祖 汉文帝与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文景之治 叁 汉文帝刘恒 (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在位23年。前196年,汉高祖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前180年,吕后一死,大臣迎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景帝刘启 (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