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大单元教学设计 学科:高二历史 汇报人:梁国超 2023年11月28日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要求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三大类岩石和岩浆的相互转化关系。 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过程。 创设情境 出示目标 库布齐沙漠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起整体性的认知视角,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2.通过对区域中具体案例分析,能够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认识某一地理事象的形成与变化特点,形成“尺度”意识,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3.通过研究反映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案例,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 4.通过对乡土地理环境的观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评判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是否科学合理,提升地理实践力。 库布齐沙漠的“昨天”和“今天” 材料一:库布其沙漠位于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有的人称为河套沙漠),其北是黄河,往北是阴山西段狼山地区。据《诗经》记载,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库布其草原上就出现了朔方古城。当时,这里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绿茵冉冉、牛羊成群。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俨犹、戎狄、匈奴都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库布齐的前天) 问题引领 多元解决 材料二:库布其沙漠气候类型属于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区,气温高,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年大风天数为25~35天。东部属于半干旱区,雨量相对较多;西部属于干旱区,热量丰富;中东部有发源于高原脊线北侧的季节性川沟十余条,沿岸土壤肥力较高;西部地表水少,水源缺乏,仅有内陆河沙日摩林河向西北消失于沙漠之中。库布其沙漠地势平坦,多为河漫滩地和黄河阶地。 材料三:数千年来,库布其一直为干冷多风的气候所苦,也承受着历朝历代的过度垦牧与战火兵燹。400多年前,明末清初之际,这里战乱不断,加之无节制、无约束的放垦开荒,大大加重了土地的荒漠化,大片的良田变成荒漠,朔方城也逐渐荒废,被人遗弃,繁华一时的胜景终究湮灭在了漫漫黄沙之中。最终,风沙肆虐,草原沉沦,风采与荣耀随之而逝,水草丰美的宝地退化为了“死亡之海”。(库布齐的昨天) 库布齐沙漠的“昨天”和“今天” 材料四:经过近30年的艰辛治沙,库布其沙漠出现了几百万亩厘米级厚的土壤迹象,改良出大规模的沙漠土地,初步具备了农业耕作条件。还充分利用沙漠丰富的光、热资源,大规模发展了以大棚和节水灌溉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种植出了沙漠西瓜、沙漠香瓜、沙漠黄瓜、沙漠西红柿等。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明显恢复,出现了天鹅、野兔、胡杨等100多种绝迹多年野生动植物,2013年沙漠来了70-80只灰鹤,2014年又出现了成群的红顶鹤。(库布齐的今天) 库布齐沙漠的“昨天”和“今天” 库布齐沙漠的“昨天”和“今天” 1、说说库布齐“昨天”的自然环境特征。 2、“今天”的库布齐为什么会呈现与“昨天”不同的特征? 3、说出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并建立关系。(绘图) 问题引领 多元解决 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 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库布齐沙漠的“昨天”和“今天” 4、历史上的库布其沙漠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后来 库布其沙漠为什么会变得气候干旱、植被稀疏了呢? 问题引领 多元解决 水土流失严重 水旱灾害严重 土壤侵蚀 滥伐森林 生态环境失调 沙尘暴严重 气候恶化 调节气候 风速减小 气温降低 温度增大 人工造林 吸烟滞尘 生态系统 良性发展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物种灭绝 防风固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