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说明:1.全卷共 6页,满分为 100分,考试用时为 8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 、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用 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测试题上。 4.综合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 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 1.隋朝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下列选项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隋朝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设立了巨型粮仓 C.修筑了大运河 D.统一了南北币制 2.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城市曾作为古代的都城,其中隋、唐两代都定都于 A.涿郡(今北京) B.汴京(今开封) C.长安(今西安) D.临安(今杭州) 3.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 趁机起兵反隋,后来他称 帝,建立唐朝。材料中“ ”应是哪一人物 A.李春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 4.贞观年间的某一治国措施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有效地防止了少数大臣的专权乱 政,又发挥了官员的集体智慧,还提高了行政效能。该治国措施是 A.实行募役法和农田水利法 B.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C.发展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D.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5.毛泽东评价她“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 A. 隋文帝 B. 唐高宗 C. 唐中宗 D. 武则天 6.唐玄宗时期,开办了官方最早称为“书院”的机构,为保存和传播文化典籍、开 展学术研究,以及向国家举荐和选拔经世致用之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书院的建 立侧面反映出唐朝 A.政治清明、重文轻武 B.经济繁荣、注重文教 C.商业繁荣、文化发达 D.政局稳定、私学盛行 7.2024年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的节目《山河诗长安》震撼全场。 “将进酒,杯莫 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全民齐诵《将进酒》,将这首诗飘逸洒脱的 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激发出无数中华儿女满满的自豪感。这首诗创作于 A. 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8.右图是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胡旋舞是唐代“三大乐舞”之一,深受中原人喜爱。它 源于中亚,经西域传入中原,因舞姿旋转蹬踏而得名。胡旋舞的传入体现了 A.京剧艺术成熟 B. 中外文化交流 C.城市经济繁荣 D.政治制度健全 9.苏轼诗云: “颜公(颜真卿)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颜公”的书法特点是 A. 方折峻丽,笔力飘逸 B.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C.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D.风格奔放,用笔老道 10.贞观四年(630 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至唐朝后期(894 年)止,先后派遣唐使到中 国达 13次。随同大使、副使来的还有学者、留学僧、留学生、画师、工匠、水手等。据此推断 A.日本主导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 B.唐朝贞观时中日之间开始交流 C.唐朝的文化领导世界文化的发展 D.唐朝文化对日本有强大吸引力 11.下图所示是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说明唐朝 A.没有统一的货币 B.随葬文物品种多样 C.中外经贸交流频繁 D.铸币技术优于外国 12.时间轴是培养历史学科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③表示的阶 段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3.复旦大学钱文忠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