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目录 题型一 透镜成不同像时物距与相距的的关系 1 类型1 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与相距的的关系 1 类型2 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与相距的的关系 3 类型3 透镜成虚像时物距与相距的的关系 4 题型二 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5 类型1 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 5 类型2 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 7 类型3 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 8 题型一 透镜成不同像时物距与相距的的关系 【解题指导】 1、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判断某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可以用观察的方法区分,能用光屏承接的是实像,不能用光屏承接的是虚像。凸透镜成像时,实像和物体在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镜的同侧。。 2、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倒,居异侧,虚像正,居同侧,物近像远像变大,焦点以内反变化。 3、解题技巧:物像异侧是实像,物距大于相距是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像),物距小于相距是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物像同侧是虚像,是放大镜原理。 【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 透镜成不同像时物距与相距的的关系 物距(u)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2f>v>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2f>u>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f - - - 不成像 f>u v>u 正立 放大 虚像 类型1 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与相距的的关系 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u)大于两倍焦距(u>2f);相距(v)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2f>v>f);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就是这个原理。 【例1】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将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试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焦距为20cm B.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C.焟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变式演练1】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 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 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变式演练2】小光和小荣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帮忙小彤同学拍照,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照相机在底片上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如图中的甲和乙,则小光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荣的一样大,小光移动位置后再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变式演练3】在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该像是 、倒立的 像。若保持图中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的“35厘米”刻度处,则应在 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寻找像(选填“60~70”或“大于70”)。 类型2 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与相距的的关系 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u)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2f>u>f);相距(v)大于两倍焦距(v>2f);投影仪、幻灯机的成像就是这个原理。 【例2】一幅如图甲的漫画立在桌面上。小聪把一个装水的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小聪观察分析: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横切面中间厚,边缘薄,起到 (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作用,使图片横向放大、颠倒,透过水杯看到的是老鼠的实像,此时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满足 (填“”或“”)。 【变式演练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实验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6cm 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仍能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