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光的三大现象重难点突破 目录 题型一 光的直线传播 1 类型1 小孔成像特点 2 类型2 日食月食的原理 3 类型3 影子的光路 5 题型二 光的反射 6 类型1 反射角与入射角的计算 6 类型2 镜面反射漫反射 7 类型3 平面镜成像特点 9 类型4 应用光反射作光路图 10 题型三 光的折射 11 类型1 光折射的光斑移动 11 类型2 光折射光路图解析叉鱼、筷子折断等原理 13 题型一 光的直线传播 【解题指导】 1、常见的四种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色散现象。 2、区分两种“影”: (1)物体在地面上的“阴影”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阴影是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过透明物质时,在其背面形成的阴暗区。同一物物体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影子大小不同) (2)物体在水面上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3、区分与“水”有关的现象的方法:分析光的传播路径,结合定义进行判断。 若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例如只是在水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则属于光的反射现象;若光在水和其他介质中传播,则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4、解题时要注意光传播的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同一均匀介质”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仅是“同一介质”不能保证光沿直线传播。例如:地球周围的大气就是不均匀的,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的光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是因为不均匀的大气使光线变弯了。 【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直线传播的应用: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类型1 小孔成像特点 1、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会随物体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2、孔的太小要适中:孔太小,成像很清晰,但很暗,我们看不到像;孔太大,不成像,但很亮,我们看到一个亮斑。 3、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无关。 【例1】我国2000多年前的《墨经》就记载有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制作的小孔成像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B.小孔成像成的一定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影子的形成原理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D.小孔成像仪离光源距离越近,像就越小 【变式演练1】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到“若莺飞空中,其影随莺而移”,而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使莺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纸屏上,却观察到“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图甲和图乙的物理原理是相同的 C.图甲所成的“影”一定比图乙所成的“影”大 D.图乙所成的“影”,物左右移动时,其像的移动方向与其相反 【变式演练2】晴朗的夏天,小明在树荫下看到很多圆形的光斑如图,这些圆形光斑的形成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仔细观察光斑,发现这些圆形光斑大小不一,这些圆形光斑的大小主要与 (选填“树叶间小孔的大小”、“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或“太阳到树叶间小孔的距离”)有关。 【变式演练3】如图所示是自制针孔照相机示意图,请用光路图画出物体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 类型2 日食月食的原理 1、日食(如下图):又作日蚀,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这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前方,因此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因此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