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形填空 备战 2025 年中考英语新课标(核心素养)二轮复习之优秀 生拔高重难题型特训 【预测分析】 一、重难点分析 1、上下文逻辑推理 因果/转折关系:需通过连词(如 but/however)或事件关联推断答案,例如“争吵→和解”类 题目需关注情感反转。 动作链逻辑:连续动作需符合逻辑顺序(如“摔倒→修复→道歉”),2023 年真题曾考查动 作连贯性。 2、高频词汇辨析 动词辨析:近义词(如 borrow/lend, arrive/reach)需结合语境选择,2020 年真题考查“fold the letter”与“put into envelope”的动作匹配。 抽象名词:如 advice/lessons/rules 需根据上下文判断,2024 年题 15 考查“give up”与“quit”的 情感差异。 3、固定搭配与语法 动词短语:如 look forward to(后接 doing)、depend on(固定介词)等易错搭配需机械记 忆。 时态一致性:通过时间状语(如 last year)或上下文逻辑判断时态,2022 年题 13 考查过去 时态与场景匹配。 4、情感与主题线索 情感变化:需捕捉消极→积极(如失望→成长)或积极→消极的转折,2020 年题 5 通过“felt good to be included”体现被接纳的情感。 主题聚焦:个人成长(如克服困难)、家庭亲情(如误解→和解)、社会责任(如环保行动) 为高频主题。 5、长难句与文化背景 复合句分析:含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的句子需拆解主干(主谓宾),如“Although it rained, they kept running”。 本土文化融合:可能涉及北京特色(如胡同文化、冬奥会遗产)或社会热点(低碳生活), 需掌握相关表达。 二、解题步骤与技巧 1、通读首段,预判主旨 首句定调:首句不设空,常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背景(如“Last summer, I joined a volunteer activity...”),预判文章体裁(叙事/说明)。 标记关键词:圈画情感词(happy/disappointed)、动作词(run/join)及逻辑词(but/so)。 2、逐段精读,锁定线索 动作链推理:根据上下文动作逻辑选择动词(如“摔倒→修复贝壳”选 glued)。 复现词定位:寻找原词、同义词(如“mountain”多次出现)或反义词(如“cold→warm”)。 3、逻辑验证与排除干扰 连词匹配:因果用 because/so,转折用 but/however,递进用 moreover。 排除法:剔除语法错误(如主谓不一致)或情感矛盾的选项(如积极情感段排除 negative 词 汇)。 4、代入通读,检查连贯性 情感一致性:确保答案与段落情感基调一致(如消极段后接积极转折需用 but)。 语法复查:检查时态、单复数(如“Three ___ (child)”填 children)。 三、2025 年考向预测 1、命题趋势升级 隐性逻辑强化:增加句组层次设空比例,侧重因果、对比关系(如通过“Although”推断后文 积极结果)。 本土化语境:可能结合北京文化(如故宫志愿服务、中轴线保护)或科技话题(AI 应用) 设置题目。 2、高频考点分布 词汇辨析(40%):动 词(30%)、名 词(25%)、形容词/副词(15%),如“challenge vs. collect”。 逻辑关系(30%):转折(but/however)、因果(because/so)、递进(moreover)。 固定搭配(20%):动词短语(look after)、介词短语(in surprise)。 文化常识(10%):西方节日(Easter)、北京本土文化(京剧、胡同)。 3、题型设计预测 多模态文本:可能结合图表(如北京环保数据)考查介词短语(如“account for 30%”)。 情感深度题:增加对复杂情感(如矛盾、愧疚)的考查,需结合上下文细微线索。 四、备考建议 1、高频词汇与搭配积累 分类整理:按主题(成长、环保)整理高频词(如 perseverance, responsibility)及短语(take action)。 北京特色词汇:如“京剧—Peking Opera”“中轴线—Central Axis”需准确拼写。 2、真题精练与错题复盘 限时训练:每篇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