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表达 备战 2025 年中考英语新课标(核心素养)二轮复习之优秀 生拔高重难题型特训 【预测分析】 一、重难点分析 1、信息定位与整合能力 多维度定位:需在复杂文本中快速定位时间、地点、人物行为等关键信息(如 2024 年真题 中“屏幕使用时间”的数据定位)。 隐性信息挖掘:部分答案需结合上下文逻辑推理(如人物动机、情感变化),而非直接提取 原文。 2、逻辑推理与观点提炼 因果链分析:需从现象描述推导结论(如“屏幕日减少社交焦虑”的论证逻辑)。 作者态度判断:通过评价性词汇(如“discouraging but necessary”)或转折词(however/therefore) 推断隐含态度。 3、开放题表达与逻辑构建 观点合理性:需基于原文提出可行建议(如环保措施需符合现实条件),避免空泛(如“保 护环境”需具体到“垃圾分类”)。 语言规范性:开放题要求语法准确(如时态、主谓一致)、句式多样(如使用条件句、建议 句型)。 4、文化背景与跨学科融合 本土化议题:可能涉及北京文化(如中轴线保护、冬奥遗产)或科技伦理(如 AI 应用), 需掌握相关术语(如“heritage conservation”“algorithmic bias”)。 跨学科知识:如生态(碳中和)、心理(压力管理)等话题,需综合理解多领域概念。 二、解题步骤与技巧 1、审题定位,明确目标 划关键词:圈出题干中的疑问词(what/why/how)、专有名词(如“AI ethics”)及数字/时间。 预判题型:区分细节题(直接定位)、推理题(逻辑链分析)、开放题(观点+理由)。 2、分层精读,提取信息 首尾段聚焦:快速把握主题(如 2024 年 D 篇议论文首段提出“屏幕日”概念)。 逻辑词标记:关注转折(however)、因果(therefore)、举例(for example)等词,辅助理 解结构。 3、答案组织与规范表达 细节题:直接引用原文或同义替换(如“reduce waste”→“cut down on trash”)。 开放题:采用“观点句+支撑句”结构(如“In my opinion... Firstly... Secondly...”)。 4、复查与纠错 语法检查:确保主谓一致、时态正确(如过去时用“did”而非“do”)。 逻辑验证:确认答案与原文无矛盾(如排除绝对化选项“all/never”)。 三、2025 年考向预测 1、命题趋势升级 本土化内容强化:结合北京文化(如故宫数字化保护、胡同改造)或科技伦理(如 AI 辅助 学习),设置多模态文本(图文结合)。 题型创新:增加图文转换题(如根据图表分析数据)、结构分析题(如段落功能判断)。 2、高频题型分布 细节理解题(45%):时间、地点、功能描述(如“Why was the Great Wall built ”)。 推理判断题(30%):隐含目的(如“实验结论”)、因果链(如“污染→健康问题→解决方 案”)。 主旨归纳题(15%):核心概念提炼(如“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开放表达题(10%):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建议(如“如何平衡科技与生活”)。 3、热点话题预测 科技与社会:AI 伦理(如算法公平性)、智能家居(如 energy-saving devices),需匹配功 能描述(如“automatically adjust temperature”)。 生态与文化:碳中和措施(如“zero-waste community”)、非遗保护(如京剧服饰设计),需 掌握相关术语(如“heritage site”“carbon footprint”)。 四、备考建议 1、高频主题与词汇积累 分类整理模板:按主题(科技、生态)整理高频词(如 innovation, sustainability)及短语(take measures)。 北京特色词汇:如“中轴线—Central Axis”“冬奥遗产—Winter Olympics legacy”,确保拼写与 用法准确。 2、真题模拟与策略优化 限时训练:每篇控制在 10-12 分钟,模拟考场节奏(前 3 分钟速读,后 7 分钟精析)。 北京真题精练:重点练年北京卷及全国卷(如 2024 年上海卷“AI 教育应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