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学习目标】 阅读教材,结合史料,不断挖掘画作之中的细节,分析并归纳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社会与文化的新变化,提高信息解读能力,培养史论结合的历史研究方法立足从唯物史观,理解辽宋夏金元的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研读图像,认识到辽宋夏金元时期不同民族之间存在文化的交流与影响,理解该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发展。 【学习过程】 课前学习 预习任务:阅读教材,结合史料,完成以下问题 问题:辽宋夏金元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折射出这一时期怎样的社会状况?又分别表现出了怎样的特点? 史料1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史料2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关汉卿《窦娥冤》 史料3 注: 《杂剧卖眼药图》。画面也是以花鼓为背景,一个身穿红衣、头戴高帽的眼药郎中正在向花鼓艺人推销眼药,郎中身上挂满了眼睛的标识。花鼓艺人一只手指着自己的眼睛,示意让郎中诊断。艺人的背后也插着一把开裂的扇子,上书一个草书“浑”字。看来扇子是花鼓艺人的必备道具。 史料4 宋明理学在宋代时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只是继承和发展孔孟之道,其在不同程度上也吸收了庄禅哲学;从而形成了“新儒学”,成为治国之道。其讨论的内容为性命、义理之学,故称为理学。“理”是宋代士大夫绘画的审美追求,各个绘画学科都旨在追求“理”的境界,尤其是山水画。自山水观念形成,经历了不同朝代的纷乱更替,最终在宋代与宋明理学的宇宙观融合,成为北宋及后世山水画所呈现的基本宇宙观。两宋山水画,从北宋全景山水到南宋的边角之景,也是一种从客观到主观、从外象到内心的巨大转变。由人到心以儒为主,融合庄禅之道,从而更为圆融丰富。在理学的影响下,中国绘画及画学形成了全新的品貌。 ———摘编自衣孟凯《宋元时期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史料5 史料6 《笔谈》所包含的科技资料事实上散布于全书的各个门类中,其中常被提到的重要事项如:天体运动的观察、日月食形成的机制和极星测量; 日月之形和月球发光原理的推测;月球和海潮的关系; 彩虹和太阳位置的关系;流星、陨石的记载;龙卷风的记载; 指南针及其装置、使用方法的记载;地磁偏角的发现; 人工磁化方法及磁化水的记载;十二气历———纯阳历的提出; 数学中的隙积术、会圆术、围棋变局总数的计算及其他;华北冲积平原的形成机制; 地貌剥蚀的原理;“石油”一词的首先使用及石烟制墨; 解州池盐的结晶原理;多种矿物晶体的物理性质及磷化氢自燃现象、冷光现象等记录; 胆矾炼铜的记载;炼钢的记载;冷锻铁甲的记载; 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原理;声学共振现象;革囊纳声的记载; 汴水落差的测量;高超治黄河决口的“三节压埽法”;桂屑除草(生物除草)技术; 人体解剖学的记载; 大量生物学、药物学的记载; …… ———摘编自沈括《梦溪笔谈》 课中学习 任务(一):百物周流经济繁荣 探究:小组合作,分析以下史料的隐含历史信息,并结合教材第一子目内容进行佐证。 史料 史料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庄绰《鸡肋篇》 信息: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金·刘迎《淮客行》 信息: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信息: (临安)户口落息,近百万余家。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 ———吴自牧《梦梁录》 东京商业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信息: 注:《清明上河图》局部 虹桥上卖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