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49072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六 认识分数 分一分(一)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179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一分
  • cover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董家埂学校 吴建容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69页,分数的初步认识,重点理解“平均分”与分数符号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分苹果、涂色等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能用分数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能正确读写分数(如1/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分子、分母、分数线)。 2. 通过折纸、涂色等活动,能用图形直观表示分数,体会分数与平均分的关系,强化“平均分”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经历分数的产生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2. 能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能用图形表示分数。 (二)难点:理解“平均分”是分数形成的前提,区分分数与整数的本质差异。 三、学情分析 (一)已有知识:学生已掌握整数的概念及平均分的方法,但对分数的抽象性理解较薄弱。 (二)学习特点:三年级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需通过动手操作(如折纸、涂色)建立分数表象。 (三)常见误区:容易忽略“平均分”的必要性,误将非均分的情况用分数表示。 四、教学准备 (一)教具: 课件、苹果(实物或图片)、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彩笔。 (二)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圆形纸、一张正方形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引入:播放分物品的视频(或展示图片),提问:“视频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分的?”(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 举例: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个)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1个) 如果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学生可能回答“一半”)。 2.揭示课题: 提问:“‘一半’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讨论如何表示“一半”。 板书课题:分一分(认识分数)。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活动1:实物演示,理解“一半”。 教师拿出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提问:“每份是这个苹果的多少?”(学生回答“一半”) 学生用画图、符号等方式自由表示“一半”,展示交流后引入分数:这一半可以用分数表示,读作“二分之一”。 活动2: 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板书分数1/2,讲解: 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分数线下方的“2”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2份; 分数线上方的“1”叫“分子”,表示取其中的1份。 强调:1/2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1份。 活动3:涂色表示1/2 任务:用不同图形(圆、正方形等)涂出1/2,小组内验证是否平均分。 讨论:不同形状的1/2有何共同点?总结“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整体的1/2”。强调“平均分”是关键。 活动4:辨析练习 课件展示非平均分的图形(如大小不等的两半),判断能否用1/2表示,巩固概念。 (三)拓展延伸:认识更多分数(10分钟) 1.折纸活动: 任务:学生尝试将纸片平均分成3份、4份等,并涂色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如:平均分成3份,涂1份,写出分数1/3; 平均分成4份,涂3份,写出分数3/4。 小组讨论:分数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别表示什么? 分享:学生展示折法,强调“平均分”的不同方式(如对折两次、对角线折等)。 2. 生活中的分数 举例: 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如果有8个橘子,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分数?”。 (四)总结与作业(5分钟) 1.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我学会了什么?”“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如何读写分数?” 2. 教师总结: 分数是平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