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49251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课件(共38张PPT)

日期:2025-05-15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41180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原子结构,模型,课时,PPT,38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 第1课时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第*页 研习任务一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目标导航]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程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的内容。2.理解基 态、激发态和原子光谱等概念,认识原子光谱分析的应用。 教材 认知 时间或年代 原子结构模型 模型名称 相关科学家 1803年 实心球体模型 1904年 模型 1911年 模型 1913年 模型 20世纪20年代中期 模型 薛定谔等 道尔顿 葡萄干布丁  汤姆孙 核式  卢瑟福 电子分层排布  玻尔 量子力学  [思考]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包含下列三个论点:①原子 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 球体。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三个论点是否确切?请说明理由。 提示:①②③都不确切。从现代化学理论看: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因此原子是能再分的粒子;②由于元素存在同位素,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元素的原 子也会因中子数不同而导致其质量和物理性质不同,因此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 和质量不一定相同;③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中大部分为空隙,电子在核外做高速 运动,因此原子不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研习 经典 A. (1)(2)(3)(4) B. (2)(1)(3)(4) C. (1)(3)(2)(4) D. (1)(3)(4)(2) 解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个实心的球体;汤姆 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模型;玻尔在卢瑟福核式模型的 基础上建立起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B项符合题意。 B A. 阴极射线实验发现电子: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B. 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C. 氢原子光谱发现电子分层排布: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D. 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电子:汤姆孙原子结构模型 解析: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电子,故A错误;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 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故B正确;玻尔为了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了核外电子分 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即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故C错误;汤姆孙发现电子,并提出 “葡萄干布丁”模型,故D错误。 B 第*页 研习任务二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教材 认知 一、氢原子光谱 1. 光谱 (1)光谱的含义:利用原子光谱仪将物质吸收的光或发射的光的 (或波 长)和 分布记录下来,得到光谱。 (2)形成原因: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 时,会辐射或吸收能量。 (3)光谱的类型 ①连续光谱:若光谱是由各种波长的光所组成,波长的变化呈 ,则这种 光谱为连续光谱。例如,阳光形成的光谱即连续光谱。 ②线状光谱:若光谱是由具有 、彼此分立的谱线组成,则所得光谱为线状光谱。 频率  强度  跃迁  连续分布  特定波长  2. 氢原子光谱特点 氢原子光谱是 光谱。 线状  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 基本观点 原子核  不同  不连 续  升高  基 态  激发态  光谱  2. 贡献 (1)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 的实验事实。 (2)阐明了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轨 道的能量是 的。 线状光谱  量子化  [思考] 根据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解释为什么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提示: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不连续 的,轨道的能量差也是不连续的,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 或吸收的能量是不连续的,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光的波长是不连续的,所以 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 × √ × × 探究 活动 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大街上的霓虹灯就会渐渐亮起来,整个城市也变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