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0807

云南省“美美与共”民族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1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1436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云南省,联考,试题,历史,学期,高二
  • cover
云南“美美与共”民族中学联盟联考(二)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4页,第II卷第5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陕西贾里村西周遗址墓葬中既有商式腰坑殉狗、陶器组合,又随葬周式青铜礼器;《左传》记载周公分封殷遗民时“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这可用于说明西周() A.分封制度推动族群融合 B.军事控制强化边疆治理 C.因地制宜监管殷商遗民 D.礼乐文化促进技术传播 2.春秋晚期,郑国颁布铸刑书,叔向言:“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晋国公布刑鼎,孔子指出:“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叔向和孔子认为成文法的颁布() A.促进了古代中国法治不断发展 B.可能导致社会秩序“贵贱无序” C.使得社会上隆礼重法意识增强 D.推动春秋时期各国的礼制改革 3.汉朝在保证其共主地位的前提下,各王国可在汉朝及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制定和颁布本国的政策法令,依靠本国士人在一定程度上从俗而治。据此可知,这一做法() A.缓解了文化冲突和维护了社会稳定 B.适应了汉朝加强中央集权需要 C.利于发挥地方上诸王国监郡的作用 D.易于留下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4.唐以前关于女性的文学作品寥寥无几,女作家更是屈指可数。到了唐代这一现象开始改变:《全唐诗》不仅收录了约169位女诗人的诗歌,她们的身份上至宫廷、下至民间,甚至还出现了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武则天重视女性文学发展 B.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 C.女性有着强烈的创作意愿 D.社会形成开放自由的环境 5.宋朝的绘画、陶瓷等艺术在大理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模仿。同时大理国的艺术也影响了宋朝的艺术创作,两者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反映了该时期() A.民族交往日益密切 B.中原文化在民族地区影响力最大 C.羁縻政策成效显著 D.文化传播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 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楚辞·离骚》 战国 “比干菹醢”(被剁成肉酱) 《史记·殷本纪》 西汉 纣王“剖比干,观其心” 《史记·宋微子世家》 西汉 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 《封神演义》 明朝 妲己自称急需“七窍玲珑之心”作为良药,纣王直接下令叫下人对比干动手,剖心赐死 A.《楚辞》为一手史料可还原全部事实 B.《史记》为正史记载的内容最为可信 C.《封神演义》是小说不具备史料价值 D.史料记载层累造成研究需要甄别互鉴 7.1897年谭嗣同写成《仁学》,该著作博采《论语》《礼记》《庄子》《史记》等儒、佛、道、墨改革之长,广纳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等变革之道,提出:“酌取西法,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仁学》的出版表明谭嗣同() 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效仿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 C.对变法思想资源创造性杂糅 D.使变法思想获得广泛支持 8.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廷向各国“宣战”,南方督抚对此诏书拒绝承认,并越过清政府与参战国协议“互保”。事后慈禧还表扬南方督抚,称他们“度势量力,不欲轻构外衅,诚老成谋国之道”。据此可知,当时() A.列强与南方督抚利益是一致的 B.晚清地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