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0958

【新课标新理念】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同步课件+视频)

日期:2025-05-1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1919610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科技,视频,课件,同步,成就,文化
    (课件网)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文化事业的发展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1.立足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 2.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3.立足史料证实家国情怀,学习科学家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 2022年课程标准: 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 课程导入 “两弹” “一星” 核弹 导弹 原子弹 氢弹 人造地球卫星 核弹 是指利用爆炸性核反应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对目标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核弹爆炸 导弹 是一种携带战斗部,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飞行航迹,导向目标并摧毁目标的飞行器。 红旗防空导弹发射瞬间 人造地球卫星 是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 北斗导航卫星 “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最初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两弹”现即指:一弹是指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是指人造地球卫星。 1、研制“两弹一星” 1)背景 ①国际形势:帝国主义核威胁; ②国防需要:维护国家安全,增强国防实力; ③客观要求:提高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 抗美援朝战争中,麦克阿瑟狂妄地建议,美国应投挪20至30颗原子弹轰炸中国,在中朝之间沿鸭绿江设置一条放射性地带。 1950年11月30日,美国合众社报道,杜鲁门总统已考虑同朝鲜战场有联系的原子弹问题。 ……1953年初,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而做准备。 ———唐国东:《翱翔太空:中国载人航天之路》 诺贝尔的获奖者约里奥居也曾对毛主席坦言:“如果你们要反对核武器,那么就必须自己先拥有核武器。”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2)目的 保卫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 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1967年 第一颗氢弹 爆炸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64年10月16日 1970年 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1966年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研制“两弹一星” 3)成就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4)功臣 1、研制“两弹一星” ①“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②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6) “两弹一星”精神 艰苦奋斗、爱国敬业、 甘于奉献、严谨细致、 团结协作、敢于创新……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钱学森)》 颁奖词 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我国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1、研制“两弹一星” 5)意义 1)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