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1020

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97587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30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烛之武 退 秦师 左 传 学 习 目 标 复习文言字词 探究讨论 人物形象 1.语言建构与运用: 梳理故事情节,归纳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2.思维发展与提升:感受烛之武高超的思辨艺术。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分析烛之武形象,明晓人物关联,赏析人物语言。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3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它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如民重于天、民重于君、民为邦本的思想。主要艺术成就:长于叙事,尤其出色的是描写战争;善于写人,工于记言。 知人论世:史书体例 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如:《春秋》《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如:《国语》《战国策》。 纪传体———以本纪、列传人物为刚、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三国志》 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如:《汉书》 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如:《通鉴纪事本末》。 《烛之武退秦师》背景: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晋国和楚国大战,楚国大败。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而且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到郑国,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旧怨加到一块,于两年后联合秦国讨伐郑国。郑伯闻讯后,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劝他退兵。 那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且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联合了。 故事背景 无能为( )也矣 共( )其乏困 秦伯说( ),与郑人盟 夫( )晋,何厌之有 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wéi fú gōng yuè fú zhuì quē 若不阙( )秦 夜缒( )而出 失其所与,不知( ) 使杞( )子、逢( )孙戍之 zhì qǐ páng 字词注音 fán 秦军汜( )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疏通文意 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 明确:烛之武临危受命 如果 派遣 军队 代词,他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尚且 做(什么) 同“矣” 表承接,才 代词,这 判断句的标志 译文: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 师:军队。 之:代词,他。 若:假如。使:派 言于郑伯:状语后置。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