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年级5月份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20题,共60分 1.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全球性人口、物种的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下列可能在16-17世纪出现的历史现象是() A.荷兰商人投资股份公司获利颇丰 B.印第安人在殖民当局担任高级官职 C.英国工厂工人下班后享用下午茶 D.西班牙民众直接来华购买瓷器餐具 2.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主要展示了本国工业革命成果。2019年,中国举办第二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共有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800多家企业参展,各类高新技术纷纷亮相。据此可知,从万博会到进博会见证了() A.人类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历程 B.科技发展提升了人们生活质量 C.世界经济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 D.中国改革开放迈入了新的阶段 3.因房屋倒塌和火灾等隐患,奥古斯都曾下令每栋楼的高度不能超过18米,相当于只有五层楼高;公元64年的罗马大火后,尼禄皇帝颁布新的法律,规定独栋楼的高度最高为21米,同时两栋楼之间必须有3米的间隔。这些法规的颁布() A.反映出城市建筑水平的相对落后 B.表明人口压力得到了缓解 C.意在构建城市发展与安全的平衡 D.有效缓和了社会阶级对立 4.19世纪后期,英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食品饮料标准、环境卫生、健康、居住条件以及解决工人住房问题的法令;1909年又颁布了“住房与城市规划法”等法令。据此可知,英国( ) A.放弃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旨在改善工人居住条件 C.城市化进程中问题凸显 D.城市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5.元朝灭宋之后,将驿站制度推广到了南方地区。据统计,元朝时期全国的驿站总数超过了1500个,分布于中原、蒙古高原、黑龙江流域、青藏高原、西域等地。除驿站之外,忽必烈时期,还设立了官方邮驿系统一-急递铺,设专人传递文书或军事情报。这些做法( ) A.扩大了元朝统治区域 B.推动了全国市场的形成 C.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步 6.1950年,成渝铁路开工建设。建设者们为了节约资源,采用土法上马、就地取材的方式,利用当地石料、木材等作为建筑材料。此外,他们还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发明了一种名为“木轨马车”的工具,用于运输石料,大大提高了工程进度。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成渝铁路在重庆、成都两地同时举行隆重的全线通车庆祝大会。据此可知,成渝铁路的修建() A.得益于生产关系的历史性变革 B.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 C.有赖于苏联对中国的技术援助 D.展示了建设者艰苦奋斗的精神 7.清末民初的一首竹枝词写道:“马路纵横处处通,洋车飞跑气冲冲。独怜轿馆(出租轿子的地方)门罗雀,轿佬围谈诉困穷。”这可说明() A.新式交通已被普遍接受 B.交通变革影响了行业兴衰 C.汽车成为常用交通工具 D.平等观念得到进一步张扬 8.公元541年,黑死病开始在埃及爆发,542年席卷埃及、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次年传到君士坦丁堡,并传播到整个小亚细亚、色雷斯和伊里利亚,还通过美索不达米亚传入波斯,并向西传播到意大利、高卢。这可以用来说明() A.天主教神学世界观受冲击 B.区域文明交流互动较频繁 C.疫病影响历史发展的走向 D.阿拉伯世界纽带桥梁作用 9.北宋医家王惟一总结前人经验,主持设计制造了两具针灸铜人。铜人作为针灸教学的标准化教具和考核针灸医生的模型,一具被放在朝廷医官院供医者观摩练习;另一具被放置在京城大相国寺供人们参观学习。由此可知,制造针灸铜人() A.保障了民众的身体健康 B.有利于医疗知识的传播 C.革新了疫病防治的手段 D.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10.1951年,我国成立卫生宣传处,负责组织协调国家各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山西在1952~1955年间训练群众性卫生防疫人员14万人、乡村卫生员5032名。山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