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1617

2回延安(一) 课时练 含答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631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回,延安,课时,答案,2024-2025,学年部
  • cover
回延安(一)  延安是中国红色革命的圣地,为了激励同学们踏着先辈的足迹砥砺前行,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红色艺术作品”展,如图是你在参展时看到的“延安红色文化旅游季”徽标。该徽标主体由宝塔、白鸽、红色的宝塔山和延河等要素构成,请你解读这一徽标的整体寓意。 【基础堂清】 1小语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字词易读错,有些词语容易混淆,有些句子的朗读节奏不好把握,特意进行了整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梢(xiāo)   油馍(mó)   柳林铺(pù) B.肩膀(bǎng)   糜子(mǐ)   披彩虹(pī) C.喘气(chuǎn)   登时(dēng)  杨家岭(lǐng) D.脑畔(bàn)    眼眶(kuàng)  红腰带(yāo) (2)根据诗歌内容和特点,选择恰当的词语并填入横线处。 ①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②    (羊羔羔 羊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③老爷爷进门    (气喘得紧 气喘吁吁):“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和重读音节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B.双手/搂定/宝塔山 C.千声/万声呼唤/你 D.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2小语读了《回延安》,感受到诗人以抒情笔调,描绘了革命圣地延安的地方色彩,请你和他一起感受。 (1)延安人特殊的居住条件: (2)延安人喜爱的衣着: (3)延安人居室的装饰: (4)延安人待客的食物: 3  你所在的小组在朗读《回延安》时展开了讨论。请你加入讨论并补全对话。 小语:这首诗第一章应该用①    的语气来朗读,因为这一章主要写了诗人久别后回延安时的心情。 小文:没错,“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就非常具有表现力,诗人在这里运用了②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心情。 小美:第二章主要回忆了作者③    ,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用④    的语气。 小智:第三章的描写方法不少,比如“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运用了⑤    描写,“‘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运用了语言描写,写欢聚的感动场面,应该用激动的语气来朗读。 小慧:第四章描绘的是延安城的新面貌,因此这一部分应该用⑥    的语气来朗读。 小启:第五章讲的主要是什么内容呢 小迪:第五章赞颂了延安的重大功绩,并且展望了美好未来,从“再回延安看母亲”可以看出,诗人要离开延安了,因此这一部分先要用高昂、赞美的语气来朗读,最后一句诗应用⑦    的语气来朗读。 4 小文准备结合“信天游”的介绍,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分析《回延安》借用这种形式的原因。请你和他一起完成。   信天游是一种流行于陕北一带的抒情性极强的民歌。它的特点:(1)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2)形式活泼,一般两行一节,节内押韵;(3)多采用比兴手法,常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4)语言自然、质朴、生动、形象,常用叠词。 5小语阅读时有些疑惑,请你帮他解答。 (1) 诗歌第一部分,诗人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 (2)诗歌的结尾写“身长翅膀吧脚飞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这首诗是诗人1956年3月9日于延安写的,当时作者并没有离开延安。那么,这样的结尾,是不是有问题呢 (3)能否把题目改成“去延安”或“到延安” 为什么 【素养日清】 6 美国记者斯诺曾感叹道:“走向陕北,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请结合《回延安》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思考陕北民歌诠释了怎样的中华民族文化。 【链接材料】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7班级开展了以“传承延安精神,感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图是本次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