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湖南省城头山遗址以“中国迄今最早的城垣”而著称,考古人员在该遗址发现大溪文化土坑墓215座,随葬品分布数量如下表。这一发现可用于研究( ) 随葬品数量 0件 1—10件 10—20件 20件以上 墓葬数量 47座 154座 12座 2座 A.母系氏族社会发展状况 B.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C.区域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D.早期王朝国家墓葬文化 2.《汉书·地理志》载“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自昭宣时期至西汉末年,历任宰相中齐、鲁、东海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人次数高达54.55%。影响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中心的东移 B.齐鲁经济的发展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主流思想的演变 3.南朝宋孝武帝颁布占山令,允许官员和百姓按标准占有一定数额的山泽。一品、二品3顷,以下每降两品减少50亩,九品及百姓1顷;不足者可依法补足;先已封占者可继续经营。这一法令( ) A.助长了庄园经济发展 B.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C.改变了传统经济格局 D.刺激了商品经济发展 4.宋朝将“盐、矾、茶、乳香、酒、曲、铜、铅、锡”等悉数纳入国家专卖之列,并广设监当官执掌税务征输及冶铸之事,还颁布“赏格法”鼓励生产销售。上述举措旨在( ) A.扩充政府财源 B.强化经济干预 C.规范市场秩序 D.发展民营经济 5.明代县级佐贰官(县丞、主簿、典史)一般留驻县衙,辅佐知县处理日常政务,并分管各项职能事务,而清朝县级佐贰官与驻扎在县城之外的巡检司纷纷分防到集镇或要冲之地,并有了辖区。这一变化( ) A.实现了地方垂直管理 B.优化了基层治理结构 C.拓宽了乡村自治空间 D.削弱了地方治理效能 6.1867年之前,京师同文馆纯粹是一所外国语学堂,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标,课程方面只限于外国语言文字。1867年算学馆成立后,新增课程包括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和格致。这一变化表明( ) A.洋务运动指导思想转变 B.近代教育体制已确立 C.西学东渐内容逐渐扩展 D.传统儒学课程被摒弃 7.1910年10月《民立报》创办于上海,倡导国民的独立精神,尤其重视政论宣传,颇受读者欢迎。1912年1月的《民立报》传出了发自女界的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这可用于说明( ) A.辛亥革命的社会基础广泛 B.女性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 C.全国报刊的面貌为之一新 D.建立共和制成为国民共识 8.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在旧金山举行。中国为签字第一国,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上了第一个汉文名字。在国际外交与世界性公文中,以中文签字尚属首次,从此中文成为国际会议五大正式语言之一。这一事件反映出( ) A.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B.全民族抗战重新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得以落实 D.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9.下图为1950年的年画《群英会上的赵桂兰》,描绘了当时毛泽东在中南海亲切接见全国劳动模范赵桂兰的情景,该作品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此年画( ) A.彰显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B.体现了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C.倡导了适应国家发展的社会风尚 D.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特点 10.1985年中央决定进行工资改革,规定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国家不再统一安排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这一改革( ) A.激发了工农群众的工作积极性 B.推动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 C.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探索 D.得益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 11.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摒弃了神意干预,完全从政治、经济等世俗因素解释历史。他认为,古往今来,尽管具体历史情境会变化,但“人类的本性”如恐惧、荣誉等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