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安顺市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基础积累(20分) 1. 阅读回答问题。 甲辰龙年,龙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十二生肖中,龙是最特别的一个———它是想象中的生灵,未曾见于现实之中,但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中华民族的图téng① ,龙承载着尊贵、吉祥、繁荣等诸如此类的美好寓意,这从“龙马精神”“人中龙凤”“生龙活虎”“龙行龘龘(dá dá)”等成语中便可见一斑。龙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开拓进取、自强不息。 大概从商周时代开始,龙就被赋予了特别的寓意,得到人们的崇拜。在古人看来,龙是吉祥之物,是和风化雨的zhǔ zǎi② 。从诞生之初,人们一直认为龙是司雨之神,古代每遇干旱少雨的时节,老百姓会到龙王庙拜神祈雨。风调雨顺的时候,人们也会祭祀龙王,用以祈福消灾,寻求bì③ 护。 作为特殊的文化符号,“龙”在民间也不少见。比如人们过春节时舞龙灯,端午节时赛龙舟。这时候的龙,其实是一种神话形象或民间信仰。用龙来命名的事物遍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龙眼、龙须面、龙须酥……时间流逝,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龙文化的生命力络绎不绝。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诸如此类 B. 赋予 C. 流逝 D. 络绎不绝 2.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水何澹澹,_____。(曹操《观沧海》) ②政入万山围子里,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③我是你_____,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④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⑤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苏轼《卜算子 咏梅》) ⑥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⑦《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⑧古文中不乏以早晚天气的变化写山水之美的佳句,如《醉翁亭记》中的“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 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B.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篇典范的说理文章,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C. 汪曾祺常常撷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入文,其散文平淡自然,饶有趣味。《昆明的雨》体现了这一特点。 D. 中国古代诗文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婵娟”代指月亮等。 二、阅读能力(50分) 4. 学校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下面是晓嘉同学做的读书笔记,其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读《朝花夕拾》得知,鲁迅的父亲去世后,他去南京求学,接受了一些新思想,但不满新式学堂中的陈腐,于是去了日本留学。 B. 在女儿国,国王命令虎力、鹿力、羊力大仙与唐僧师徒赌求雨、赌猜物等,皆因孙悟空使计作法,三位大仙均以失败告终。 C. 从《经典常谈》中了解到,《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 《简 爱》中的海伦善良、宽厚,她告诉简 爱“生命太仓促,不能用来记仇蓄恨”,这对简 爱后来的处世有很大影响。 5. 下面是小明同学制作的阅读卡片,请结合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帮他完成空缺的内容。 阅读方法 具体阅读内容 首先,获取整体印象 如读《红星照耀中国》,通过阅读序言、浏览目录,我们发现作品是按“探寻红色的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其次,梳理事实线索 读《红星照耀中国》,要把握两个重点内容:一是中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