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樊城区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选择题(13小题,共18分。24-31题,每题1分;32-36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5月,武王墩墓出土了迄今为止东周时期最大的青铜圆鼎。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提炼铜的步骤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挖凿铜矿 B. 粉碎矿石 C. 淘洗铜砂 D. 烧炭炼铜 2. 博物馆常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保护文物。该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3. 青铜是以铜和锡为主要成分的合金,青铜属于 A. 非金属材料 B. 金属材料 C. 合成材料 D. 复合材料 4. 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久置,表面会生成一种绿色固体,称之为“铜绿”。兴趣小组为探究“铜绿”的性质进行的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铜绿”样品 B. 点燃酒精灯 C. 加热“铜绿” D. 加入稀盐酸 5. “围炉煮茶”成为年轻人喜爱的休闲方式。“围炉煮茶”所用的食材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 红薯 B. 橘子 C. 花生 D. 核桃 6.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下列问题,使用的解决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遇到的问题 解决的方法 A 厨房里的铁锅容易生锈 炒完菜后用少量水一直浸泡铁锅 B 煮水的水壶结有水垢 用洗洁精清洗水垢 C 区别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观察两者的颜色 D 胃酸过多引起胃部不适 食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片 A. A B. B C. C D. D 7. 端午节用新鲜艾草煮水,艾草中的活性成分黄酮素具有抗氧化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黄酮素属于有机物 B. 一个黄酮素分子由27个原子构成 C. 黄酮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D. 黄酮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8. 铒是一种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光学和磁学特性,在激光技术、光纤通讯、医疗、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铒属于金属元素 B. 铒原子核外有68个电子 C. 相对原子质量 D. 铒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6周期 9.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棉花较早的国家之一、棉花在化学实验中常被使用,下列使用棉花的实验中,对棉花的主要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装置 棉花作用 A.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实验装置 棉花作用 C.用于吸收热量 D.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氮气等气体 A. A B. B C. C D. D 10. 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探究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耗氧量情况。足量蜡烛和红磷分别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过程中,a点时容器内氮气的体积分数为84% B. 红磷燃烧过程中,b点和c点时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C. 燃烧后,两容器中氧气均未耗尽,红磷耗氧量较少 D. 若将足量蜡烛和红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可降至3% 11. 甲醇()被誉为“液态阳光”。利用太阳能制甲醇的微观图示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步骤①中,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B. 步骤②中,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C. 步骤②中,生成甲醇与水的质量比为 D. 该过程实现了由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 12.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练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清其灰而盝之。”介绍了古代精炼丝绸的步骤:①将丝绸放在光滑的容器里用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水浸润透;②再将一定量蚌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灼烧成灰加入上述容器中一起浸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碳酸钾属于盐,其水溶液呈碱性 B. 该工艺中起清洗污渍作用的主要是KOH C. 上述过程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只有两种 D. 将步骤②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阳离子只有 13. 如图为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