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5355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第一中学、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3241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第一中学,第三中学,2024-2025
  • cover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固始县第一中学、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活动前,班长用诗意语言为大家描绘春天,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完善。 春天的美,美于沁人心脾,“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每一丝气息都晕染着生命初绽的 ③ (篷 蓬)勃;春天的美,美于斑 ④ (斓 澜)色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每一抹明艳都①勾勒出自然苏醒的②绮丽;春天的美,美于真挚情谊,“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每一次相逢都饱含着温暖人心的力量。同学们,趁春光正好,我们一同出发,去发现藏在春天里的美吧!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①勾勒( ) ②绮丽( ) (2)语段中两个横线中应分别选填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③ ④ 二、综合性学习 2.语文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让我们在愉快的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感受生活的美好。你所在的班级召开了“我的语文生活”专题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结合下面三个小组在生活中搜集到的材料,说说你从中发现的语言现象。 第一小组发现这样一些字:家俱(具)、另(零)售、烧并(饼)。 第二小组发现广告中常有这样的“成语”出现:步步为赢、咳不容缓、默默无蚊。 第三小组在报纸中发现这样的标题:超女“粉丝”成千上万,东北“玉米”不减当年。 (2)在“寻找最美对联”活动中,老师出示了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读书滋逸气,下联:阅世 豪情。 下联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字是 (益/增),原因是: 。这副对联适合挂在 (书房/客厅)。 三、语言表达 3.小组成员参观了河南广播电视台,大家了解了河南简称“豫”的原因:曾有大象在河南生活过。得知电视台正在征集新台标后,大家仔细观察了现在使用的台标(如图)。请你结合小组了解的信息和图片,向大家介绍右图台标的设计理念。 4.小组成员写了一段与安阳妇好鸮(xiāo)尊有关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 妇好鸮尊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鸟形铜尊。它呈昂首挺立的鸮形, , 。 , ,蕴含着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是罕见的艺术品。 ①粗壮的两足与下垂的宽尾构成三个支点 ②通体还装饰了兽面纹、蝉纹、夔龙纹、盘蛇纹等纹饰 ③不仅造型新颖 ④头顶羽冠,两眼圆瞪,双翅并拢 四、名句名篇默写 5.小组成员围绕活动写了一段感言,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诗歌用文字为我们打造了一场听觉盛宴,用心聆听,方可感悟诗意。王维隐居竹林,伴乐长吟,听,“① ,② ”(《竹里馆》),内心淡泊,清幽宁静;李白深夜闻声,声随风动,听,“③ ,④ ”(《春夜洛城闻笛》),悠扬渺远,全城幽咽;木兰替父出征,途经黑山,听,“⑤ ,⑥ ”(《木兰诗》),战马嘶鸣,壮怀激越;岑参偶遇使者,乡情乍起,听,“⑦ ,⑧ ”(《逢入京使》),一句口信,安慰家人。 五、现代文阅读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继承革命精神,“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话剧社计划将萧红的《北中国》搬上话剧舞台,请你加入并完成任务。 北中国 ①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 ②“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 ③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 ④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 ⑤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