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5802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质量评价(六)(学生版+答案版)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636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2025,评价,学生,质量,学年,单元
    单元质量评价(六)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学校组织开展以“赏经典名篇·品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悟家国情怀】 (2024·永州期末改编)家国情怀,修身齐家。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恪守“天下之本在家”的信念。在儿女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和风细雨的 ① (①嘱咐 ②唠叨)中,在游子牵肠挂肚的乡味中……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德次序,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爱意 ① (①延伸 ②延长),家国情怀似绚烂的精神之花,开满了广mào的神州大地,滋养了一代代华夏子孙。 家庭,是我们每个人踏入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我国有5000多年悠久的文明历史,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精神纽带和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精神 ② (①发源 ②源泉)。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历经千锤万击仍傲然挺立的强大动力。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恪(kè)守  广mào(袤)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删掉“多”。 B.将“唯一”放在“至今”的后面。 C.将“没有”改成“有”。 D.在“延续至今”的后面加“的国家”。 【继传统非遗】 世代相承,赓续非遗。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5题。 【材料一】知识提示: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材料二】立信实验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系列活动隆重开幕。开幕式上活动内容精彩纷呈,有的借助“秦腔”精彩演绎师生间的感人故事,也有采取传统相声形式表现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据了解,这次活动还将举办“非遗保护”主题演讲比赛、“我与非遗的故事”主题征文、非遗相关影片展演等活动,一定会让同学们走近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 4.根据【材料一】的知识提示,你认为下列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项是(3分) (BE) A.炎帝神农传说 B.景泰县永泰古城 C.黄帝祭典礼仪 D.会宁剪纸   E.兰州白塔山   F.白银曲子戏 5.请结合【材料二】的新闻内容,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6字)。(4分) 答: 示例:立信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开幕  【叹芸芸众生】 6.(2024·岳阳期末改编)诗文传情,广济苍生。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石壕吏》中“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写出老妪为保家人、国家,亲赴战场的行为。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长夜沾湿的痛苦,从眼前处境联想到天下寒士,发出“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种心怀天下、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真令人钦佩! (3)《卖炭翁》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 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卖炭老翁烧炭的艰辛和疲累。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自知与自胜 骆玉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德经》中这两句简短的格言,关系到人类生活中两个极其重要、古老而常新的问题。 先说“自知”。老子把“知人”和“自知”做了简明扼要的判别。所谓“知人者智”,是说了解他人,乃是智慧和能力上的表现;“自知者明”,是说了解自己,才是内心明澈的表现。换言之,必须克服某种障碍,才有自知的可能,否则,再多的智慧也不足以自知。 自知的障碍何在呢 简化来说,就是人都有自我肯定的需要,这种需要同冷静的自我认识形成冲突,导致自我认识的能力不能发挥作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